6月27日,由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辦的“2011中國書(shu) 法年度佳作”評選活動在上海頒獎。本次評選活動的參評範圍包括:一、2011年度中國書(shu) 協(含各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辦展覽中的獲獎作品;二、《中國書(shu) 法》等專(zhuan) 業(ye) 媒體(ti) 2011年度重點推介的作品;三、省級及有關(guan) 單位舉(ju) 辦的重大展覽中的佳作。獲得“2011中國書(shu) 法年度佳作”的有李銳的《唐詩數首》、周劍初的《名山吟》、徐右冰的《韓愈答李詡書(shu) 》、曹端陽的《溪山臥遊錄》、林光進的《碑學書(shu) 論節錄》、諸葛麗(li) 娜的《行草古詩卷》、王厚祥的《唐詩數首》、王增軍(jun) 的《讀祀三公山碑得句》、張勝偉(wei) 的《嶽陽樓記》、謝興(xing) 華的《僧顯萬(wan) 庵中自題》、李建明的《諸葛孔明前後出師表》、王瑞的篆刻作品、呂雪峰的《魯迅文》、喻世才的《孝經十八章》、劉顏濤的《程兵先生詩二首》。
對於(yu) 本次評審,中國書(shu) 協高度重視,張海主席擔任評審委員會(hui) 主任,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趙長青擔任監審委員會(hui) 主任,各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負責人擔任評審委員。經嚴(yan) 格評審,評委會(hui) 從(cong) 263件入圍作品中評選出了31件作品進入終評,經投票最終評選出2011年度佳作15件。張海主席希望“年度佳作”的評審能夠深入、持續地開展下去,為(wei) 推出人才、推出精品開展紮紮實實的工作,為(wei) 當代書(shu) 法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呼喚經典 推出佳作
書(shu) 法經典作品是書(shu) 法作品的優(you) 秀代表,書(shu) 法經典作品是書(shu) 法整體(ti) 麵貌的代表,書(shu) 法經典作品亦是書(shu) 法整體(ti) 走向的代表……曆史上每個(ge) 時期都有一大批書(shu) 法經典作品問世,成為(wei) 那一時期乃至曆史的藝術瑰寶,如魏晉王羲之的《蘭(lan) 亭序》、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宋代蘇東(dong) 坡的《黃州寒食詩帖》等等。提到一個(ge) 朝代的書(shu) 法,我們(men) 首先想到的便是這個(ge) 朝代的經典作品,而這些經典作品又代表著時代的整體(ti) 風尚,這個(ge) 時代因為(wei) 這些經典作品而不同於(yu) 其他時代。
近30年來,書(shu) 法事業(ye)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書(shu) 法藝術作為(wei) 國家大文化的一個(ge) 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得到全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和重視,目前在書(shu) 法創作、理論研究、書(shu) 法教育、組織聯絡、對外交流等方麵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書(shu) 法藝術得到了迅猛發展,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然而如此繁華的表麵並不能掩飾書(shu) 法內(nei) 在經典的缺失,我們(men) 期待真正的書(shu) 法經典作品的問世,以引導書(shu) 法藝術的發展方向,凸顯我們(men) 當代的時代精神。2007年張海主席在《光明日報》發表了《時代呼喚中國書(shu) 法經典大家》一文,引起了書(shu) 法界對經典的廣泛關(guan) 注、探討,其意義(yi) 深遠。他說:“21世紀的書(shu) 法藝術在時代精神、創作觀念、審美格局和表現手法上必須要有新的突破,要出現這一時代的經典之作和書(shu) 壇大家,進而實現中國書(shu) 法藝術大發展大繁榮。”因此,“經典之作和書(shu) 壇大家”正是當今書(shu) 壇所亟需的。中國書(shu) 協“2011中國書(shu) 法年度佳作”獎項的設置和創立,正是為(wei) 推出經典、扶持人才,選出能代表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整體(ti) 書(shu) 法風尚和審美的作品,引導書(shu) 法藝術的整體(ti) 走向,進一步推動當代書(shu) 法藝術事業(ye) 的繁榮發展而實施的一項活動,其意義(yi) 不容小覷。
當前,書(shu) 法已處於(yu) 一個(ge) 快速發展階段,書(shu) 法藝術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的高度重視,書(shu) 法活動豐(feng) 富多彩。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大力倡導精品意識,書(shu) 法展呈現係列化、多樣化。以全國展、青年展、蘭(lan) 亭獎三大展覽為(wei) 主導,各書(shu) 體(ti) 展以及配合國家重大活動的慶祝紀念展等各種大展齊頭並進,推出了大量的優(you) 秀作品,這就為(wei) 推出經典力作奠定了廣泛的篩選基礎。在大型展覽的影響、帶動下,書(shu) 壇書(shu) 風從(cong) 20世紀80年代以王鐸、傅山等明清書(shu) 家為(wei) 取向的雄強豪放的“中原書(shu) 風”為(wei) 代表風靡書(shu) 壇,到90年代以晉唐手劄風、明清小楷風成為(wei) 主流趨向;再到世紀之交的“二王”書(shu) 風為(wei) 主導,並出現了新文人書(shu) 法、學院派、新古典書(shu) 風、現代派等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書(shu) 風;五次書(shu) 代會(hui) 以來,書(shu) 壇書(shu) 法創作以傳(chuan) 統取向為(wei) 主,各種書(shu) 體(ti) 得到均衡發展,流派紛呈,書(shu) 壇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的繁榮景象。
自2011年開始,中國書(shu) 協啟動了“年度佳作”評審活動,旨在從(cong) 每年的獲獎、發表作品中再次遴選,推出本年度的優(you) 秀作品。選取範圍取自2011年度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含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辦展覽中的獲獎作品,《中國書(shu) 法》等專(zhuan) 業(ye) 媒體(ti) 2011年度重點推介的作品,省級書(shu) 協舉(ju) 辦的重大展覽中的佳作,評選工作由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統一組織實施,評委會(hui) 由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各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負責人組成。
這次評審中國書(shu) 協製定了嚴(yan) 格有序的評審細則。第一輪:先由全體(ti) 評委對已編號的作品進行集體(ti) 審讀;第二輪:每位評委提名五件作品,並對提名作品陳述提名理由,闡述個(ge) 人觀點,然後投票選出30名獲獎提名作品;第三輪:全體(ti) 評委對已進入獲獎提名的作品進行複議,最終投票選出15件獲獎作品。從(cong) 這次評審的細則和過程來看,充分體(ti) 現了公平、公正原則,為(wei) 推出當代書(shu) 法經典作品邁出了第一步。
這次獲獎及入圍作品均在堅持傳(chuan) 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選出的作品較能代表我們(men) 當代書(shu) 法的審美風尚和時代精神。
推出經典作品是為(wei) 引導書(shu) 法藝術向更高層次發展,而非樹立“模仿”或“複製”的對象。在展覽機製的誘導下,近年書(shu) 壇上產(chan) 生了很多跟風之作,跟風者的目的顯然是為(wei) 了在全國重大書(shu) 展中入展與(yu) 獲獎。於(yu) 是他們(men) 便一味地模仿、複製,這種“東(dong) 施效顰”或“邯鄲學步”造成眾(zhong) 多跟風者的作品麵貌雷同。從(cong) 當代的展覽作品來看,有很多模仿之作,或模仿當代名家之作,或模仿入展之作,以迎合評委的審美趣味、獲得評委青睞來達到入選重大展覽的目的。中國書(shu) 協推出“年度佳作”就是為(wei) 了糾正這一不正之風,引導書(shu) 風向良性的方向發展。這次選出的經典作品都是個(ge) 人麵目較為(wei) 突出、很具個(ge) 性的作品,這無疑給書(shu) 壇發出了一個(ge) 信號,那就是隻有在傳(chuan) 統基礎之上又融入自己的個(ge) 性,能體(ti) 現時代精神的作品才能成為(wei) 經典,這對於(yu) 引導書(shu) 法藝術的發展無疑功莫大焉!縱觀曆代書(shu) 家,他們(men) 之所以能在書(shu) 法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篇章,就是因為(wei) 他們(men) 在傳(chuan) 統的基礎之上融入了自己的個(ge) 性和時代的精神,如《蘭(lan) 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詩帖》等經典之作,這些作品因為(wei) 自己獨特的麵目而得以流傳(chuan) ,成為(wei) 時代的代表作,成為(wei) 我們(men) 心目中永恒的經典。什麽(me) 樣的作品才能被稱為(wei) 經典?張海主席在《時代呼喚中國書(shu) 法經典大家》中提出了經典必須具備的品格:“第一,經典必然是開創性和劃時代的。……第二,經典必然是在繼承傳(chuan) 統基礎上的變革,而這種變革又是符合曆史和藝術發展規律的。……第三,經典必須是創造性的藝術實踐,開辟了一種新的技法體(ti) 係和風格模式,從(cong) 而填補了書(shu) 法史的空白。……第四,經典必具原創性和極高的開掘價(jia) 值。”這四點反複提到的關(guan) 鍵就是開創或創新性和原創性,“年度佳作”的選擇緊扣這四個(ge) 原則,目的就在於(yu) 引導書(shu) 法的走向,從(cong) 而摒除當代書(shu) 法所存在的平庸和重複之風,樹立當代的經典之作。
深入傳(chuan) 統,推陳出新,創造經典篇章是書(shu) 法藝術傳(chuan) 承的文化訴求。書(shu) 法藝術是貫穿中國文化的一條重要脈絡,它折射的是中國文化的架構。幾千年來,書(shu) 法藝術與(yu) 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an) 。其工具材料及操作方式看似簡單,實則內(nei) 涵豐(feng) 富,表現了中華民族獨到的審美創造。中國書(shu) 法曆經數千年,承載了中華文明發展史,留下了無數的精美藝術篇章。博大精深的傳(chuan) 統文化猶如一座巨大的寶藏,是我們(men)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書(shu) 法在曆史上成就了一座座高峰,具有鮮明的各個(ge) 時代的特征,即魏晉尚韻、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等,集中概括、展現了各個(ge) 時代的書(shu) 法審美思想、藝術風格、美學特征。在經濟發展、文藝繁榮的今天,如何創造出具有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鮮明特色、藝術特征的經典大作,成就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書(shu) 法經典大家,是需要書(shu) 法界共同思考的問題。
作為(wei) 當今書(shu) 家的代表作,張海主席在《關(guan) 於(yu) 代表作的思考》中說:“代表作的概念應該是相對的、多層次的,而非絕對的、單一的。這有三層含義(yi) :第一,對一個(ge) 藝術家來說,有代表其最高藝術成就的代表作,也有各個(ge) 不同時期的代表作。第二,藝術家的創作潛力、創作方式不盡相同,有些藝術家憑著他們(men) 的激情和悟性,一生中或一個(ge) 時期內(nei) 有可能創作出多個(ge) 精品,就其藝術價(jia) 值來說都可以看做是他的代表作,而有些藝術家一生隻有一件作品得到社會(hui) 的承認。第三,代表作具有一定的可變性,在一個(ge) 時期一件作品被認為(wei) 是代表作,後來由於(yu) 作者水平的提高,有了新的超越,以至於(yu) 為(wei) 新的代表作取代,這也是不足為(wei) 怪的。有了這樣的思想,我們(men) 就可以大膽地去認定代表作。”因此,就書(shu) 家而言,他的書(shu) 法藝術是不斷變化的,如果一個(ge) 書(shu) 家的作品被選為(wei) “年度佳作”,那麽(me) 超越這一幅作品,將會(hui) 是他不斷進取的目標,從(cong) 而推動了書(shu) 家個(ge) 人進行創新。另一方麵,對整個(ge) 時代而言,推出佳作也就推出了書(shu) 法楷模,也就為(wei) 整個(ge) 時代選出了所要超越的對象,激勵著整個(ge) 時代進行創新,因此,經典之作是書(shu) 法創新的原動力。很難想見沒有經典之作的時代會(hui) 是什麽(me) 樣子,就如同一個(ge) 人一樣,沒有奮鬥和超越的目標,其人生將會(hui) 是多麽(me) 地乏味。
書(shu) 法經典作品是推動書(shu) 法藝術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推出“年度佳作”則是引導書(shu) 法藝術向更加繁榮的方向發展,從(cong) 而推動書(shu) 法家創造出表現時代精神、代表這個(ge) 時代最高水準的傳(chuan) 世佳作的有效形式。經典作品是人們(men) 追溯和取法的對象,也是書(shu) 法藝術得以不斷傳(chuan) 承的橋梁,對經典作品的膜拜和追求的過程亦是創造經典、超越經典的過程,更是書(shu) 法藝術不斷向前推進、傳(chuan) 承的過程,也是書(shu) 法創新的原動力。中國書(shu) 協本著這一原則推出“年度佳作”就是鼓勵當代書(shu) 法家在深入傳(chuan) 統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推進書(shu) 法藝術不斷走向新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