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今日晨讀]學習書法,也要學會對症下藥
時間:2015年03月12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bv伟德官网 瀏覽數:5379
 

 

 

        學習(xi) 書(shu) 法,
        也要學會(hui) 對症下藥


        筆法的運筆,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以技法達道通理表情的妙用,構成了一係列的法則、法度和方法,成為(wei) 表現書(shu) 法藝術性的主要因素。運筆的弊病,也稱病筆、敗筆,既有各種字體(ti) 共有的,也有某一字體(ti) 特有的。字體(ti) 特有的病筆如楷書(shu) 的牛頭、鼠尾,草書(shu) 的繚繞、歪倒等。各種字體(ti) 共有的病筆如偏枯、板滯、浮薄、俗濁等。現把各種字體(ti) 共有的通病概述如下。
        1、偏枯,得治
        運筆的偏枯,即用兩(liang) 種字體(ti) 的筆法,寫(xie) 成一個(ge) 字。“真草合成一字,謂之偏枯。”偏枯當然也包括真隸合成一字,隸篆、隸草合成一字等混雜寫(xie) 法。運筆的法度是區別字體(ti) 藝術特性的準繩,不能有毫厘之失,“若豪(毫)厘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因而,絕對不允許運筆偏枯,寫(xie) 成雜體(ti) 俗字,反以為(wei) 是書(shu) 藝創新。運筆偏枯的弊病,近代以來更加嚴(yan) 重,主要是由於(yu) “欲變而不知變”,不理解“每作一字,即須作數種意況”的意旨,以致把意、法混淆了。這當然也與(yu) 訛傳(chuan) 誤導以及標新立異等有關(guan) 。
        2、板滯,常見通病
        由於(yu) 運筆的基本要求,是把筆畫寫(xie) 活,所以曆代書(shu) 家都把運筆的板滯,視為(wei) 一大弊病。“書(shu) 忌板滯,畫忌板結。”唐太宗論筆法也說:“勿令有死點死畫,方盡書(shu) 之道也。”時至清代,人們(men) 對筆法更加隔閡,加上社會(hui) 政治原因,遂形成了死板凝滯的“館閣體(ti) ”。但是,在反“館閣體(ti) ”的人士中,崇尚法帖的書(shu) 家.未能擺脫板滯的弊病;尊碑的書(shu) 家,因為(wei) “古今阻絕,無所質問”,竟用禿筆描摹篆書(shu) ,用羊毫筆塗畫隸書(shu) ,也把筆畫描畫得板滯不堪。至於(yu) 板滯的表現,有如枯木、死蛇、破笛等形態。枯木形病筆,是運筆直鋒牽裹所致,即所謂“豎筆直鋒則幹枯而露骨”。死蛇形病筆,是運筆生拖硬拉,缺乏虛實導頓的緣故。破貧形病筆,是信筆抹畫造成的,多見於(yu) 隸書(shu) 和魏碑字幅。
        3、浮薄,沒力
        運筆的浮薄也是一大弊病。運筆要求遒勁有力、萬(wan) 毫齊力、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把筆畫寫(xie) 成“鐵畫銀鉤”,以表現書(shu) 法藝術的生命力。運筆浮薄的毛病,古人多半是因為(wei) 運筆方法不當,而今人明顯是缺少臨(lin) 習(xi) 功夫。一些“書(shu) 法家”,運筆不僅(jin) 橫勒不能緊越澀進,豎努不能搖曳戰行,而且連橫平豎直都做不到,就必然會(hui) 把筆畫寫(xie) 得浮薄曲枯,如同敗蔓;或者用鋒遣毫,鋪裹無度,運行失節,把筆畫寫(xie) 得形似爛繩;或者指腕不能運轉,筆臥紙上,把筆畫寫(xie) 得好像麵條等.書(shu) 法是“書(shu) 而有法”的藝術,過不了運筆法這一大關(guan) ,就不能跨進書(shu) 法藝苑的大門。
        4、俗濁,不高雅
        書(shu) 法是高雅而奇特的藝術,最忌俗濁不雅。運筆雖有多種弊病,而最可惡的是俗濁狀態。俗有庸、粗、野、鄙等形態,而矯揉造作的鄙俗最可厭。濁有混、汙、昏、拙等形狀,而觸筆、漲墨的汙濁更可惡。由此可見,學書(shu) 要想除掉俗濁的弊病,隻有堅持“書(shu) 而有法”的原則,以畫沙、印泥的運筆,把筆畫寫(xie) 得遒勁健美,“明利媚好”,才能脫俗去濁,進人高雅而清新的藝術境界。
        總之,由於(yu) 書(shu) 法的技藝性特別強,而誤導錯學的弊病特別多,所以必須澄清是非,提高認識,才能順利學習(xi) ,以期得法成家,為(wei) 促進書(shu) 法藝術複興(xing) 繁榮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