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書(shu) 法史可以說是一部中華文明史。書(shu) 法不僅(jin) 僅(jin) 書(shu) 寫(xie) 漢字,更承載了中華民族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融注了中國人獨有的思想與(yu) 智慧。
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尤其是十七屆六中全會(hui) 以來,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大力提倡弘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在新形勢下,中國書(shu) 法藝術的發展及對外交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
去年底,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第六次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順利召開,四川省書(shu) 協開始了又一個(ge) 發展周期。四川書(shu) 法家及書(shu) 法藝術在全國處於(yu) 一個(ge) 什麽(me) 地位?四川省書(shu) 協如何培養(yang) 壯大書(shu) 法隊伍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走進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對省書(shu) 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戴躍進行了專(zhuan) 訪。  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常務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戴躍 書(shu) 法的使命是為(wei) 時代放歌 記者:請你對省書(shu) 協第五屆工作作一個(ge) 簡要評價(jia) 。
戴躍:自省書(shu) 協第五次代表大會(hui) 以來,省書(shu) 協在省委宣傳(chuan) 部、省文聯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wei) 指導,以弘揚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為(wei) 根本,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群眾(zhong) ,提倡切實深入、繼承創新,不斷推出優(you) 秀人才和優(you) 秀作品,認真履行協會(hui) 聯絡、協調、服務職能,促進團結和諧,加強隊伍建設,使我省書(shu) 法藝術事業(ye) 進入了一個(ge) 鞏固提高,更為(wei) 健康成熟的發展時期。書(shu) 法藝術和書(shu) 法家的地位日益提高,整個(ge) 書(shu) 法界呈現出日益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四川書(shu) 法在全國的影響日益擴大。
記者:作為(wei) 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在你看來,書(shu) 法之於(yu) 當代社會(hui) 的意義(yi) 是什麽(me) ?
戴躍:為(wei) 人民代言,為(wei) 時代放歌。
幾年來,根據省委宣傳(chuan) 部、省文聯的統一部署,省書(shu) 協先後舉(ju) 辦了以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70周年、解放軍(jun) 建軍(jun) 80周年、建黨(dang) 9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北京奧運會(hui) 、抗震救災三周年為(wei) 題材的書(shu) 法展覽;成功舉(ju) 辦了 “當代著名書(shu) 法家書(shu) 《曆代名人詠四川》書(shu) 法作品展”;全省20位書(shu) 家參加了中國書(shu) 協“迎奧運書(shu) 法長卷”的創作,38位書(shu) 法家參加了中國書(shu) 協“全國千名書(shu) 法家精品走進奧運場館誌願活動”。在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學習(xi) 型社會(hui) 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記者:“為(wei) 人民代言”是否表明書(shu) 法藝術應承擔相應的社會(hui) 責任?
戴躍:沒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間,在省書(shu) 協的組織下,四川書(shu) 法界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用實際行動,采取各種方式,自覺投身到抗震救災及災後恢複重建的各項活動中。一是在不同場合為(wei) 災區人民多次捐錢、捐物,參加書(shu) 法作品義(yi) 賣捐獻活動;二是積極組織各級書(shu) 法組織以捐贈作品的方式尉問救災部隊,援建單位和受災群眾(zhong) 。先後到彭州通濟鎮慰問濟南軍(jun) 區官兵;到綿陽慰問消防支隊官兵並看望北川遇難的6位書(shu) 協會(hui) 員家屬和子女,到安縣桑棗中學慰問教師和學生,到安縣災區慰問受災群眾(zhong) 。尤其是2011年2月3日至2月8日(大年初一至初六),省書(shu) 協配合省委宣傳(chuan) 部、省文聯、省文化廳代表省委、省政府開展了針對災區的“文化暖冬”活動,組織了30位書(shu) 法家,放棄春節與(yu) 家人團聚,以無私的大愛,先後到彭州、什邡、江油、廣元、蘆山縣、茂縣為(wei) 災區群眾(zhong) 書(shu) 寫(xie) 春聯及書(shu) 法作品,為(wei) 災區三年重建任務的完成增添了喜悅和祥和的氣氛。據不完全統計,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及三年重建期間,省書(shu) 協組織的慰問活動,共計向災區部隊官兵、援建單位及受災群眾(zhong) 捐贈及創作書(shu) 法近萬(wan) 件。
記者:在日常工作中,書(shu) 法藝術如何接地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zhong) ?
戴躍:省書(shu) 協積極響應中國書(shu) 協2006年倡導的中國書(shu) 法進萬(wan) 家行動計劃。近幾年來,我們(men) 每年定期不定期地組織書(shu) 法家走進社區、走進鄉(xiang) 村、走進校園、走進軍(jun) 營,回報社會(hui) 、奉獻人民,充分發揮了廣大書(shu) 法家和書(shu) 法工作者在構建和諧社會(hui) 中的獨特作用。一是先後組織書(shu) 法家到資陽市球溪河鎮、新都區新繁場、彭州市榮陽鎮、什邡市、梓潼石牛鎮、雙流縣金花鎮農(nong) 民新村、大邑縣壽安鎮、綿陽安縣、汶川縣水磨鎮、成都軍(jun) 區、總參57所、德陽東(dong) 方汽輪機廠為(wei) 群眾(zhong) 和部隊官兵寫(xie) 春聯送書(shu) 法作品共計近1.5萬(wan) 件,深受老百姓及部隊官兵的喜愛。二是深化活動內(nei) 容,延伸工作觸角,強化協調指導,促使進萬(wan) 家活動由廣泛的群眾(zhong) 性活動,轉向服務與(yu) 配合黨(dang) 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文化發展的總體(ti) 規劃。如配合中國書(shu) 協在地震重災區綿竹捐贈100萬(wan) 元建一所“蘭(lan) 亭”小學。同時協助中國書(shu) 協組織全國近40位著名書(shu) 法家走進綿竹,為(wei) “蘭(lan) 亭小學”動工奠基並舉(ju) 行現場筆會(hui) ,捐贈書(shu) 法作品100餘(yu) 件,為(wei) 災區中小學教育的恢複與(yu) 重建、書(shu) 法教育的普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幫助並指導金堂縣在其城鄉(xiang) 經濟一體(ti) 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抓住文化建設發展機遇,加大投入,把書(shu) 法藝術的繁榮和發展納入了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總體(ti) 規劃,成功地創建了由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命名的全省首個(ge) “中國書(shu) 法之鄉(xiang) ”,為(wei) 金堂縣爭(zheng) 得了第一張國家級文化名片,金堂縣書(shu) 法組織得到了進一步的健全,專(zhuan) 職人員、預算經費和辦公場所得到了有效配置,書(shu) 法家和書(shu) 法工作者的社會(hui) 地位明顯提升。配合中國書(shu) 協“書(shu) 法進萬(wan) 家行動計劃――萬(wan) 套《中國書(shu) 法》雜誌捐贈西部萬(wan) 名大學生活動”,積極收集我省大專(zhuan) 院校熱愛書(shu) 法的學生信息並進行全麵審查,使得我省近1000名熱愛書(shu) 法的大學生獲得這一活動的捐贈。 整體(ti) 水平顯著提升 記者:為(wei) 推動書(shu) 法事業(ye) 的繁榮,省書(shu) 協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戴躍:圍繞省文聯第六屆二次全委會(hui) 提出的總體(ti) 目標,省書(shu) 協推進展覽、學術、培訓“三位一體(ti) ”的工作新格局,全省書(shu) 法界整體(ti) 創作與(yu) 學術水平明顯提高。
出作品、出人才,第一位的是抓創作。隻有抓好創作,才能出作品;也隻有在抓創作的過程中,才能培養(yang) 人才,發現人才和造就人才。為(wei) 切實掌握我省創作隊伍的創作現狀及創作中所存在的問題,經過認真的分析研究和精心的安排部署,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省書(shu) 協創評會(hui) 在何應輝主席倡導及帶領下,分批深入到各市州開展創作狀況調研,分別與(yu) 全省各市州創作骨幹進行座談,共同分析和討論他們(men) 在書(shu) 法學習(xi) 與(yu) 創作中的得失,廣泛聽取各方麵,尤其是創作骨幹對省書(shu) 協創評會(hui) 在組織與(yu) 指導全省書(shu) 法創作工作中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這次大規模的調研,提高了省書(shu) 協,尤其是省書(shu) 協創評會(hui) 對全省創作整體(ti) 實力以及存在問題的認識和把握,為(wei) 後來組織和指導創作所製定的措施辦法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記者:出作品、出人才,載體(ti) 是什麽(me) ?
戴躍:搭建展示平台,適時舉(ju) 辦各項專(zhuan) 業(ye) 性展覽。2006年至今,我們(men) 主辦了《四川省首屆“謝無量書(shu) 法創作獎”暨“四川省第四屆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二十世紀四川書(shu) 法名家遺作展》、以及全省的少兒(er) 展、書(shu) 法教師展、婦女書(shu) 法展、新人新作展、臨(lin) 書(shu) 臨(lin) 印展、青年書(shu) 法展等數十次專(zhuan) 業(ye) 性展覽。
在觀摩學習(xi) 的同時,為(wei) 使全省書(shu) 法創作骨幹作者能夠全麵、及時、準確地了解和研究當前全國書(shu) 法創作的現狀,在比較與(yu) 研究中認清自身創作的優(you) 勢與(yu) 存在的問題,以進一步啟發作者的藝術思考,我們(men) 召開了有近200名書(shu) 法家及書(shu) 法愛好者參加的“四川書(shu) 法創作座談會(hui) ”,集中了全省書(shu) 法創作骨幹130人參加的為(wei) 期三天的“第二次四川書(shu) 法創作研討會(hui) ”。通過這一係列活動的開展,創作出了一大批優(you) 秀書(shu) 法作品,發現並推出了一大批書(shu) 法創作人才,提高了專(zhuan) 業(ye) 創作隊伍的整體(ti) 實力,為(wei) 有效地推進我省書(shu) 法創作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近年來, “四川北京書(shu) 法雙年展”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請談談這方麵的情況。
戴躍:“四川北京書(shu) 法雙年展”已成為(wei) 了我省在全國書(shu) 壇有較大影響的書(shu) 法活動品牌。“第二屆四川北京書(shu) 法雙年展”於(yu) 2006年9月29日在省美術館開幕,來自全國的90位優(you) 秀中青年書(shu) 法家的近210件作品參加了該展,同時舉(ju) 辦了“四川書(shu) 法論壇”,“二十世紀四川書(shu) 法名家遺作展”、“全國書(shu) 法名家川西高原行”等係列活動。“第三屆四川北京書(shu) 法雙年展”於(yu) 2011年 1月8 日在省詩書(shu) 畫院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80位著名中青年書(shu) 法家與(yu) 我省50位骨幹作者近260件作品同台競藝。展覽凸現了時代審美思潮、彰顯了藝術個(ge) 性、展示了當代書(shu) 壇的創作現狀及趨勢。作為(wei) 中國書(shu) 法界在川的一次大的盛會(hui) ,它搭建了我省書(shu) 法界與(yu) 活躍於(yu) 當代書(shu) 壇的代表性書(shu) 法家進行交流的平台,既使我省的作者對當代書(shu) 法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也堅定了我們(men) 鞏固已經形成的藝術基本特色以求新進的信心,並增進了與(yu) 同行的友誼。同時,也讓全國書(shu) 法界以新的視角認識和了解四川的人文傳(chuan) 統和近幾年取得的發展成就。這一項目作為(wei) 我省文藝發展的重要品牌性活動,已經在當代中國書(shu) 壇引起了廣泛的影響,當代書(shu) 壇及社會(hui) 各界對展覽給予了高度評價(jia) 和廣泛讚譽。經過協商,從(cong) 今年起,我們(men) 把這一品牌更名為(wei) “當代書(shu) 法藝術四川雙年展”,這樣將更加凸顯四川在這一展示活動中的主體(ti) 地位。
記者:近年來,四川省書(shu) 法界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如何?
戴躍:據不完全統計,06年至今,在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辦的專(zhuan) 業(ye) 性展覽中,我省作者獲獎成績為(wei) :《全國首屆草書(shu) 展》獲一等獎1名,三等獎1名,提名獎1名;《全國首屆行書(shu) 展》獲二等獎1名,三等獎1名;《第二屆中國書(shu) 法蘭(lan) 亭獎》獲優(you) 秀獎1名;《第九屆全國書(shu) 法篆刻展》獲二等獎2名,獲獎提名2名;《全國第六屆篆刻展》獲二等獎2名,三等獎1名,24人入展;《全國首屆扇麵書(shu) 法展》獲二等獎1名;《全國第十屆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獲獎(最高獎)1名,22人入展;《全國手卷書(shu) 法作品展》獲一等獎1名;《全國職工書(shu) 法展》獲獎(最高獎)1名;《首屆張芝獎全國書(shu) 法大展》獲獎(最高獎)1名;《王羲之獎全國書(shu) 法展》獲獎(最高獎)1名;《全國第三屆隸書(shu) 展》優(you) 秀獎(最高獎)1名。
更為(wei) 重要的是:通過上述一係列創作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四川作者在學習(xi) 與(yu) 創作中正確處理古與(yu) 今、學與(yu) 創、變與(yu) 常、自我與(yu) 時流等諸種關(guan) 係,堅持藝術本體(ti) 立場,追求民族性、時代性、個(ge) 性相統一的高尚文化品位,從(cong) 而提高了四川書(shu) 法創作的整體(ti) 水平與(yu) 質量,並得到全國書(shu) 法同道的充分肯定。
記者:在培養(yang) 人才方麵開展了哪些工作?
戴躍:2009年,在有關(guan) 單位支持下,成立了“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書(shu) 法培訓中心”,在開展常年性臨(lin) 帖培訓,培養(yang) 後備人才的同時,每年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創作看稿指導與(yu) 創作培訓,舉(ju) 辦創作培訓班15期,培訓書(shu) 法愛好者及中青年創作骨幹1540餘(yu) 人次,除部分省內(nei) 名家擔任主講外,邱振中、劉文華、聶成文、白煦、劉恒、陳忠康、陳海良等省外名家也相繼被邀請來川授課。在青少年書(shu) 法教育方麵,通過舉(ju) 辦少兒(er) 書(shu) 法展與(yu) 青年教師書(shu) 法展,推動了書(shu) 法的普及向縱深發展。這一係列工作的開展,為(wei) 我省書(shu) 法藝術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一方麵下大力氣培養(yang) 人才的同時,對取得成績的人才,我們(men) 還突出重點,加強宣傳(chuan) ,擴大了他們(men) 在全國書(shu) 壇的影響。2010年,省書(shu) 協對近十年來我省中青年作者在全國大展中舉(ju) 得的成績進行了統計,並結合他們(men) 目前的創作狀態,遴選了55為(wei) 作者,在全國書(shu) 法界最具影響的媒體(ti) 之一《書(shu) 法導報》開設專(zhuan) 欄“巴蜀翰墨――四川書(shu) 壇中青年55人”,共有55期,每期一個(ge) ,專(zhuan) 版宣傳(chuan) 介紹一位優(you) 秀中青年書(shu) 法家。該項活動從(cong) 2010年8月下旬始至2011年9月結束,曆時一年。這是我省中青年書(shu) 法隊伍整體(ti) 實力和創作現狀在當代書(shu) 壇的集體(ti) 亮相,有力地擴大了具有巴蜀文化特質的四川書(shu) 法在全國的影響。 加強交流 擴大對外影響 記者:在書(shu) 法理論與(yu) 學術研究方麵,省書(shu) 協開展了哪些工作?
戴躍:二十世紀是四川書(shu) 法藝術史上最為(wei) 重要的時期,其間湧現出的以趙熙、郭沫若、謝無量、劉孟伉等為(wei) 代表的著名書(shu) 法家群體(ti) ,在中國現代書(shu) 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及時地、係統地收集、整理、研究、發掘這一時期的書(shu) 法藝術的優(you) 秀曆史遺產(chan) ,是我會(hui) 貫徹十七大精神,推動我省書(shu) 法藝術事業(ye) 繁榮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為(wei) 此,從(cong) 2005年以來,省書(shu) 協理論委員會(hui) 集全省書(shu) 學理論研究之全力,在省委宣傳(chuan) 部、省文聯、省文化廳及全省各市、州文博單位的全力支持配合下,我們(men) 主持開展了《二十世紀四川書(shu) 法名家研究叢(cong) 書(shu) 》(共13卷)的編撰工作,迄今為(wei) 止,這套叢(cong) 書(shu) 已出版《劉孟伉卷》、《徐無聞卷》、《趙熙卷》,即將有《何魯卷》、《蒲伯英卷》出版發行。這是我省書(shu) 法藝術地方文獻收集整理的一次重要集結,對於(yu) 推動當代四川書(shu) 法藝術的健康發展以及宣傳(chuan) 與(yu) 擴大巴蜀文化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yi) 。在學術研究方麵,省書(shu) 協理論委員會(hui) 積極作為(wei) ,全省書(shu) 學研究氛圍濃厚,成果顯著。2008年至今,省書(shu) 協理論委員會(hui) 先後召開了三次書(shu) 法理論研討會(hui) ,共收到論文204篇,入選論文162篇,編輯論文集三冊(ce) 。在參與(yu) 全國性書(shu) 學理論與(yu) 學術研究方麵,四川作者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多篇論文在全國書(shu) 學研究學術活動中取得好的成績。
記者:如何通過對外交流進一步擴大四川書(shu) 法的影響?
戴躍:除以《四川・北京書(shu) 法雙年展》作為(wei) 我省作者與(yu) 當代書(shu) 法強手進行交流對話的平台外,我們(men) 在2007年與(yu) 湖南省書(shu) 協共同舉(ju) 辦了《湖南・四川中青年書(shu) 法家提名展》,四川、湖南兩(liang) 省均各有20餘(yu) 位中青年創作骨幹被提名參展。2010年在中國書(shu) 協的支持與(yu) 指導下,我們(men) 與(yu) 重慶、雲(yun) 南、貴州書(shu) 協聯合舉(ju) 辦了《西南四省書(shu) 法交流展》,增進了了解,加強了溝通、促進了發展。2011年我們(men) 與(yu) 安徽省書(shu) 協共同主辦了《皖軍(jun) 書(shu) 法華夏行――書(shu) 法藝術交流展》,我省27位作者創作的新作被提名參展。尤其是去年,我們(men) 與(yu) 江蘇書(shu) 協共同舉(ju) 辦了《四川・江蘇書(shu) 法交流展》,我省66位代表作者參展。四川與(yu) 江蘇均是當代中國書(shu) 法創作的實力省區,舉(ju) 辦這種高層次的省際交流活動,對於(yu) 促進兩(liang) 地書(shu) 法的學習(xi) 與(yu) 借鑒,推進兩(liang) 地創作的發展與(yu) 繁榮均有積極意義(yi) 。
積極擴大四川書(shu) 法的海外影響。2009年,我會(hui) 組織20位作者參加了《韓、中、日國際書(shu) 法展》。選送5位少年兒(er) 童代表四川青少年書(shu) 法愛好者參加了中國書(shu) 協和日本成田山書(shu) 會(hui) 共同舉(ju) 辦的第“25屆中日友好少年書(shu) 法交流大會(hui) ”。2011年與(yu) 韓國大邱共同舉(ju) 辦的《四川・大邱中韓書(shu) 法交流展》在成都詩書(shu) 畫院開幕,我省53件作品參展。今年,我會(hui) 又組織50位作者參加了在韓國大邱舉(ju) 辦的《2012年慶州國際書(shu) 藝大展》,同時,組織10位作者赴韓國大邱進行書(shu) 藝交流。在《中國新疆國際書(shu) 法大展中》,我省有21件作品參展。
與(yu) 台灣地區的書(shu) 法交流成效卓著。2011年10月,我會(hui) 17名書(shu) 法家應台灣高雄中華文化經貿交流發展協會(hui) 之邀,赴台參加了由四川省書(shu) 協、四川省台聯、巴蜀音像製作中心共同主辦的《辛亥百年――四川、台灣書(shu) 法篆刻名家交流展》。這一展覽,受到台灣各界的廣泛關(guan) 注並產(chan) 生了良好的反響,為(wei) 增進兩(liang) 岸政治互信和民族認同感發揮了特殊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