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今日晨讀]細細品味“晉韻・唐風・宋意”
時間:2015年03月09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四川書法網 瀏覽數:5549
 

 

 

 

 

        細細品味“晉韻・唐風・宋意”

        唐法、宋意、晉韻是因為(wei) “區別”而美的,而不是唐法超越了晉韻,宋意超越了唐法。相互之間,沒有太大可比性。今天,我們(men) 和大家聊聊這三大古風。
        雍容 晉韻
        “韻”興(xing) 起的時代正是文人在書(shu) 法史上展露頭角並成為(wei) 主角的時代,“韻”的興(xing) 起是書(shu) 法從(cong) 工匠技術到文化藝術的轉變,從(cong) 客體(ti) (文字)的形式至上到主體(ti) (書(shu) 法家)的精神至上的轉變,書(shu) 法由此開始注重人文精神的體(ti) 現和宏揚,而最合適的載體(ti) 就是行書(shu) 、行草書(shu) 。行書(shu) 、行草與(yu) 講究“法”的楷、講究“意”的草不同,它有著最豐(feng) 富的細微變化。據說,《伯遠帖》所顯示的晉韻風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孔侍中帖》、《鴨頭丸帖》也堪稱“韻”之典範!
        晉人尚韻,韻,神韻,氣韻,所說晉人尚韻大多指的是二王所開創的行書(shu) ,行書(shu) 最具中和之美,有一種從(cong) 容不迫的氣度,而這種中和美更能體(ti) 現在作品的風韻與(yu) 神采。
        世人所熟知的蘭(lan) 亭序正是給人以這種從(cong) 容的感覺,隻要說起蘭(lan) 亭序都要說上一句氣韻生動,此四字說出容易,試問從(cong) 古到今能有幾人大作真正得此四字也?而蘭(lan) 亭序不但從(cong) 容祥和,又如高山流水,如琴瑟合鳴,此晉人尚韻之謂也。
        覺得書(shu) 法當中的韻是隻可意會(hui) 而無法言傳(chuan) 的,它包含的意義(yi) 很多,一個(ge) 人的學識,修養(yang) ,生活經曆,甚至包括一個(ge) 人的心胸氣度。韻也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我認為(wei) 儒家的一些思想和佛家一些哲理正和書(shu) 法當中的韻暗合。而唐風則相對法則明朗。
        古法 唐風
        唐朝自太宗至玄宗前期,國力強盛,疆域拓展,四方來朝,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文學藝術進入雄強博大、汪洋恣肆的新境界,定法度、立標格,激情渲瀉,爛漫多姿,名家、大家迭出。其中,書(shu) 法藝術正式確立了唐法,與(yu) 王羲之、王獻之的“二王”法度共同構建了中國書(shu) 法藝術兩(liang) 種不同的風格基調。而唐法的最後定型,即是顏真卿所創立的“顏體(ti) ”。
        極趣 宋意
        晉韻、唐法、宋意,這晉韻與(yu) 宋意頗重於(yu) 主觀感受:而唐法則偏於(yu) 客觀的藝術技巧。作為(wei) 對一個(ge) 時代書(shu) 風的評價(jia) ,它雖過於(yu) 籠統但卻簡明扼要。那幺,晉韻的代表王羲之與(yu) 宋意的代表黃庭堅,應該說是比較接近的,現在說黃庭堅是反叛了魏晉風度及晉韻,其根據何在?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重主觀的共性上,宋意與(yu) 黃庭堅突破了魏晉人強調儒雅強調含蓄的時代色彩,而更多地注入了宋時文人不羈的狂放的個(ge) 性。
        因宋人的「意」的主觀抒情追求的意趣極濃:而非魏晉人的偏於(yu) 自然流露。黃庭堅的雄強肆張,正是宋意主觀抒情追求中的一個(ge) 最成功的典範。這種雄強肆張給人的強烈感受,同時代的蔡襄等人和前時代的二王都是不具備的。它帶上了黃庭堅本人的無拘無束的色彩,成為(wei) 鞏固黃庭堅作為(wei) 開拓性代表書(shu) 家地位的一個(ge) 決(jue) 定性因素。他銳意開新,不願追隨二王,寧願「倔強」獨立於(yu) 正統的「海外」,在某種程度上正是一個(ge) 書(shu) 壇的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