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林散之先生談書法
時間:2015年04月16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bv伟德官网 瀏覽數:5579
內容提要:林散之先生談書法

 

林散之先生談書(shu) 法

    楷書(shu) 宜學六朝碑版,繼學二王,再進而入漢魏,其氣自古不俗。
    草書(shu) 宜學大王《十七帖》精印本;
    行書(shu) 宜學僧懷仁《集聖教序》,有步可循,自然入古不俗矣。
  學近代人,學唐宋元明清字為(wei) 適用。
   唐宋人字,一代一麵貌,各家各麵貌。他們(men) 一個(ge) 也不寫(xie) 漢隸,因為(wei) 用不上,練練筆力是可以的。但要先學 楷、行。

  李邕說:“學我者死,叛我者生。”要從(cong) 米、王覺斯追上去。
    歐陽修青年時代詩、文、書(shu) 、畫樣樣學。有人說你這樣不精一項是不行的。於(yu) 是,他便專(zhuan) 攻詩、文,成了 大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都精。因此,學要專(zhuan) 一。
   懷素在木板上練字,把板寫(xie) 穿了,可見苦練的程度。也因為(wei) 這樣,千百年不倒。……
   多種帖多寫(xie) 一些有好處,但要化為(wei) 自己的字體(ti) 。懷素就是寫(xie) 他的草書(shu) ,趙孟�是行書(shu) ,蘇、米也就是那麽(me) 二種行書(shu) 體(ti) ,而不是正、草、隸、篆樣樣精通。
  
       真學問是苦練出來的,做不得假。可用淡墨汁或水多寫(xie) 寫(xie) ,手腕活。――與(yu) 莊希祖談
    學寫(xie) 字,二三十歲就要學會(hui) 筆法。字寫(xie) 的不好,是功夫問題,首先是方法要對,方向要對。這樣,隨著時 間的推移,自然會(hui) 提高。 "
  現在社會(hui) 上有一種風氣,看到草書(shu) 神氣,一開始學字就潦草。不知草書(shu) 是經過多少年甘苦得來的,要在規 矩中下苦功夫才是正道。
  向唐宋人學,一代有一代的麵目。漢碑,晉人就不學了,練功夫是可以的;楷書(shu) 學宋人的就很好,楷書(shu) 是 很難的,學好不容易。

  書(shu) 法很玄妙,不懂古人筆墨,難以成名。
  董其昌書(shu) 不正為(wei) 正。氣足。難學。從(cong) 米、王覺斯追上去,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從(cong) 工整出。
  定時、定量、定帖。
  最好每天早晨寫(xie) 寸楷二百五十個(ge) ,臨(lin) 摹柳公權玄秘塔,先要寫(xie) 得像,時間最少三年,因為(wei) 這是基礎。
  
      寫(xie) 字,一定要研究筆法和墨法,要講究執筆,講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寫(xie) 字時要做到指實掌空,先懸腕而 後懸肘;臨(lin) 帖要先像後不像,先無我後有我,先熟後生,有靜有動,意在筆先,抱得緊放得開。日久天長,就 能達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與(yu) 範汝寅談
  要近學古之賢者,他們(men) 成名不是偶然,實有獨到之處。總之先學一家,不宜學時人,不宜學近代人。―― 與(yu) 張爾賓談。
  寫(xie) 字並無秘訣,否則書(shu) 家之子定是大書(shu) 家。事實上是很多人重複父輩,由於(yu) 拓趨於(yu) 保守,修養(yang) 差,有形無 神。

  一般人習(xi) 字,先正楷,再行草,而後篆隸。
  先得筆力,繼則退火氣,使氣魄遒勁而純。
   下筆硬的人可習(xi) 虞世南、米南宮、趙孟�。不宜學歐字,免得流於(yu) 僵板。
有人開頭便學草書(shu) ,不對。
   用功學隸書(shu) ,其次學行草,唐人楷書(shu) 亦可。
  
      書(shu) 法亦可以從(cong) 魏晉六朝入手,先用方筆習(xi) 《爨龍顏碑》,小字兼學《樂(le) 毅論》、《黃庭經》,嚴(yan) 整不苟。 再入唐人,寫(xie) 柳公權《破邪陣》。可以多讀幾家帖,有所選擇。
      先趙,再米,上溯二王,也是一條路。
       聽老師講課,要以食指劃自己膝頭,使腕部靈動不僵,久之也是一門功夫。
  可以寫(xie) 行書(shu) 練腕力,筆畫要交代清楚,一絲(si) 不苟,不能滑俗。寫(xie) 張紙條子也不能馬馬虎虎,滑不可救藥。
 天天練是必要的。但要認真不苟。從(cong) 前雜貨鋪管帳的一天寫(xie) 到晚,不是練字。
  人無萬(wan) 能,不可能樣樣好。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不能見異思遷,要見一行愛一行。
    學好一門就不容易!
  懷素隻以草書(shu) 聞名。
 東(dong) 坡學顏,妙在能出,能變,他隻寫(xie) 行、楷;米南宮未必不會(hui) 寫(xie) 篆隸,但隻寫(xie) 行,草也不多;沈尹墨工一體(ti) 而成名。
  得古人一、二種名帖,鍥而不舍,可望成功。
  歐陽公大才,詩、文、書(shu) 、畫皆通,後遵友人勸告,專(zhuan) 攻詩文,以文為(wei) 主,後成為(wei) 八大家之一。
  涉獵過廣,一行不精,也難有成就。王夫之說:“才成於(yu) 專(zhuan) 而毀於(yu) 雜。”  
  對碑帖看不進去的人,肯定學不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