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shu) 法中,草書(shu) 乃最能表達書(shu) 家真性情的書(shu) 體(ti) ,從(cong) 而也被譽為(wei) 是最難寫(xie) 的書(shu) 體(ti) 。不過,當我們(men) 在欣賞魏愛臣草書(shu) 的時候,卻能分明感覺到一股正大清新之氣象,感覺到一種瀟灑,灑脫,率真,大氣的氣息。
魏愛臣自幼酷愛書(shu) 法,為(wei) 打開書(shu) 法殿堂的大門,17歲始正式拜蜀中名宿李灝的弟子劉立仁學習(xi) 書(shu) 法,對書(shu) 法藝術有了基本掌握之後,他又遍訪名師,隨後成為(wei) 張景嶽入室弟子,開始了對書(shu) 法的求索。為(wei) 追尋書(shu) 法藝術的真諦,他轉益多師,又先後向書(shu) 壇大腕求知學藝,在書(shu) 法創作方麵得到了舒炯、蒲宏湘、劉正成等諸師的傳(chuan) 授。2007年,魏愛臣考上了北京大學書(shu) 法研究生,經過兩(liang) 年的學習(xi) ,他在理論方麵又得到了金開誠、王嶽川等北大一批著名教授的教導,聆聽了沈鵬、歐陽中石、王蒙、程大利等名家的講座,可以說幾年當中,他在文化理論上有了大幅提升,在書(shu) 法創作上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魏愛臣草書(shu) 書(shu) 法是具備經典書(shu) 法傳(chuan) 承的,他先從(cong) 二王《聖教序》入手,後又轉習(xi) 王羲之係列手劄、《十七帖》,王獻之係列手劄等,顏真卿《祭侄文稿》,蘇東(dong) 坡《寒食帖》,米芾係列行草,王鐸草書(shu) ,後又溯流而上,從(cong) 孫過庭《書(shu) 譜》,懷素《自敘帖》、到張旭《古詩四帖》,在追溯研習(xi) 草書(shu) 書(shu) 聖張芝的《冠軍(jun) 帖》等。而尤其在張芝、懷素、米芾、王鐸所下功夫最深。從(cong) 魏愛臣的行草書(shu) 學習(xi) 來看,其是沿著二王的線索,把握曆經數千年的二王筆法的變於(yu) 不變的路徑展開學習(xi) 與(yu) 探索。而王羲之從(cong) 張芝處悟得書(shu) 法真傳(chuan) 並生發肥瘦折中的風格;而王獻之在繼承父王羲之書(shu) 法精髓基礎又有新的突破自成一家;顏真卿初學褚遂良,而褚遂良則又是一位深得二王神韻的“大教主”;孫過庭師承二王,直逼二王;懷素、張旭書(shu) 法,始化於(yu) 張芝、二王一路,以繼承“二王”傳(chuan) 統為(wei) 自豪,字字有法。而王鐸得力於(yu) 米芾、二王以及張芝等諸師。從(cong) 上述梳理,不難發現,曆代帖學大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受到二王的影響;當然更有發展與(yu) 創新。正是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魏愛臣書(shu) 法的路子走得很正。
清代著名書(shu) 法家包世臣《藝舟雙楫》對草書(shu) 曾有這樣的描述:“夫正書(shu) (楷書(shu) )者,以點畫為(wei) 形質,使轉為(wei) 性情;而草書(shu) 者,則以使轉為(wei) 形質,以點畫為(wei) 性情。”一語道破草書(shu) 真諦。按照這樣的邏輯,當我們(men) 在欣賞當代中青年草書(shu) 書(shu) 法家魏愛臣書(shu) 法時,不禁豁然開朗,賞心悅目。
形質者,乃形體(ti) ,形態也,形質就像我們(men) 看到的一個(ge) 人的外貌特征,而形質通過使轉體(ti) 現,使轉是對點畫縱橫伸縮的控製,折筆、字與(yu) 字的勾連等。魏愛臣草書(shu) 結字以二王為(wei) 正宗,去明清之“醜(chou) 怪”;用筆因形生勢,八麵出鋒,以中鋒為(wei) 主,側(ce) 鋒為(wei) 調劑,筆斷意連,字勢飄逸;用墨濃淡幹濕相間,枯潤渾然,字體(ti) 大小結合,折筆如鐵畫銀鉤,遒勁有力,勾連如藕斷絲(si) 連,跌宕起伏,深得二王神韻。略微遠觀,整體(ti) 如行雲(yun) 流水般暢快淋漓,起伏跌宕,意識連綿,具有很強的原創性和藝術性,又透露出一股靜穆的豐(feng) 神。正如一俊朗、俊健的玉樹臨(lin) 風的青年才俊。
性情者,乃筆意顯露出的氣質、豐(feng) 神、情感也。孫過庭《書(shu) 譜》雲(yun) :豈知情動形言,取會(hui) 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實,原夫所致,安有體(ti) 哉!強調了書(shu) 法在表情達意層麵上的重要性。
魏愛臣主張草書(shu) 要以性情來表達。他主張因勢利導,以書(shu) 寫(xie) 的性情貫穿整個(ge) 章法,這一點上繼承了王鐸臨(lin) 寫(xie) 王獻之的巨型豎幅風格,甚至將其形態予以變形,或者章法上左右的搖移來表情達意。長則率意,短促內(nei) 斂;伸則灑脫,縮則低調。在線條的粗細,筆墨的濃淡上作文章,粗濃則陽剛,細淡則陰柔。尤其注重在橫畫的長短控製,以及豎畫的伸縮上做文章……沿著線條審美意味,魏愛臣自由地把握著手中的筆墨。細品其草書(shu) ,可以讀出濃重的書(shu) 卷才情之氣,灑脫、直率,一股銳意進取的氣質。或者說個(ge) 性化的氣息,亦或者說是時代的氣息。
魏愛臣酷愛讀書(shu) ,知識淵博,擅長撰寫(xie) 詩詞和理論文章,既是經濟管理學的碩士,又是研究傳(chuan) 統文化書(shu) 法學的研究生。對文學詩詞、曆史、人文、哲學、經濟等均有所涉獵。他撰寫(xie) 的《以三大特征看加州畫派的形成---兼論李瓊久書(shu) 畫藝術》、《水墨韶華,蜀湘時代---湖南四川青年書(shu) 法學術邀請展序言》等文章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時代性。也因為(wei) 如此,我們(men) 能夠從(cong) 他的書(shu) 法中看見濃重的書(shu) 卷味、才情味、曆史味。同時他還以自己創造的詩文為(wei) 題材,創作書(shu) 法,將詩書(shu) 融合,在當代書(shu) 法家中,實乃難得。看好魏愛臣書(shu) 法,相信在他不斷的孜孜以求的努力下,一定會(hui) 不斷攀越上書(shu) 法世界的高峰。
人物簡曆
魏愛臣,1975年生,北大書(shu) 法研究生,碩士。成都市青年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成都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常務理事兼創作評審委員會(hui) 委員,成都市青聯委員,四川省政協書(shu) 畫研究院書(shu) 法專(zhuan) 委會(hui) 委員,四川省文聯企業(ye) 文聯常務理事,中國電力書(shu) 法家協會(hui) 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