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伟德官网訊 1月4日,“墨舞蒼穹――封俊虎草書(shu) 藝術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館圓滿閉展,此次藝術展由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展覽中心、中國質檢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中國國門書(shu) 畫院等單位聯合主辦,其開幕式於(yu) 2014年12月21日舉(ju) 行,展期15天,共展出了封俊虎近年來草書(shu) 精品40餘(yu) 件,前後共2000餘(yu) 人參觀了展覽,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反響巨大。
藝術展期間,參觀者絡繹不絕。大家一致評價(jia) :“喜歡封俊虎草書(shu) 的節奏和黑白空間帶來的美感”。中國工程院院士龐國芳高度評價(jia) 此次藝術展:“真是一場書(shu) 法盛宴,一頓藝術大餐,可謂‘激情成就夢想,科學藝術一脈相通’。”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董敬民參觀覽後第二天就發撰寫(xie) 了《意與(yu) 古會(hui) 書(shu) 以人傳(chuan) 》文章,評價(jia) 其書(shu) 法“蘊藏靜氣”、“深厚的楷行功底,使得他在草書(shu) 筆法的運用上毫不漂浮,隨心所欲而不逾距”,還有參觀者形容:“封俊虎的草書(shu) 頗具虛實兩(liang) 極,像交響樂(le) 一樣,是藝術家的積累,也是情感的迸發。”一名來自韓國學劍道的留學生反複觀看每一幅作品,自言在封俊虎的草書(shu) 中悟到了學習(xi) 劍道的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方工作人員表示,此次藝術展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對於(yu) 他們(men) 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認知書(shu) 法藝術產(chan) 生了積極意義(yi) ,封俊虎也因此展覽獲得清華大學“時代論壇”的邀請,同時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學和天津師範大學的展覽邀請。
封俊虎說:“這次‘跨年’書(shu) 法展實質上是一個(ge) 匯報展、求教展、感恩展和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校園文化相結合的展覽,其目的是向青年學生宣揚傳(chuan) 統文化,延伸美好。”他表示:“將自己的書(shu) 法與(yu) 大家分享,感到發自肺腑的開心,且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肯定和讚許,也讓自己收獲了信心。我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做好兩(liang) 件事:組織更多檢驗檢疫人參與(yu) 其中、自己加強學習(xi) 多創作一些作品,書(shu) 寫(xie) 正能量,傳(chuan) 遞正能量,為(wei) 進一步弘揚質檢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據介紹,封俊虎是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教育委員會(hui) 委員,他提出“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應該拿起毛筆來”和“漢字是全世界華人聯係的紐帶”,主張“讓書(shu) 法走進生活,讓和諧抗衡暴力”。其作品先後在國內(nei) 外成功舉(ju) 辦個(ge) 展20餘(yu) 次,書(shu) 法作品曾獲全國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展“全國獎”等獎項。此次書(shu) 法展上封俊虎也表示,他將牢記“單絲(si) 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的感恩,懷著“耕耘心上地,涵養(yang) 性中天”的心境,恪守“學如弓弩,才如箭簇”的古訓,義(yi) 無返顧地將書(shu) 法之路走下去。
-------------------------------------
意與(yu) 古會(hui) 書(shu) 以人傳(chuan)
――“墨舞蒼穹――封俊虎草書(shu) 藝術展”觀後感
文•董敬民
好的書(shu) 法,是一種能夠巧妙平衡矛盾的藝術。
粗與(yu) 細、正與(yu) 倚,大與(yu) 小,潤與(yu) 枯,黑與(yu) 白,動與(yu) 靜……這一切看似相互衝(chong) 突的因素,在一幅作品之中,在一個(ge) 字裏,都必須得到完美的表現與(yu) 統一。如果在任何一個(ge) 地方出現了偏差,那麽(me) 這幅書(shu) 法作品就難以稱得上是上乘。
近年來,筆者觀看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個(ge) 人書(shu) 展,但說實話,能夠引起視覺震撼、引人回味的並不多。12月2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館舉(ju) 辦的“墨舞蒼穹――封俊虎草書(shu) 藝術展”,就是本人難得歎賞的一次。
一
封俊虎,河北邯鄲人。幼拜李守誠先生為(wei) 師,臨(lin) 習(xi) 張裕釗《南宮碑》。在1984 年“文匯書(shu) 法競賽”中,他以張體(ti) 麵貌獲得二等獎;壯年則以顏真卿《祭侄文稿》為(wei) 宗,在世紀之交“全國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展”中,以行書(shu) 作品摘得最高榮譽“全國獎”;知天命之年,則主攻張芝、張旭、懷素狂草,並旁及祝允明、徐渭、傅山等草書(shu) 名家。
已故著名書(shu) 畫鑒定家楊仁愷先生在91歲高齡時評封俊虎曰:“我國書(shu) 法界近年出現新人眾(zhong) 多,天津封俊虎先生尤為(wei) 知名,曾獲國家大獎,多次被邀請赴東(dong) 南亞(ya) 諸友邦辦展,聲譽益隆。俊虎先生長期習(xi) 研八法,對‘二王’與(yu) 顏真卿諸家,獨具心得,翰墨之妙,出自本性,殊可欽佩也。”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傳(chuan) 席先生則評價(jia) 說:“餘(yu) 觀今人書(shu) 法,或浮躁、或無基、或荒誕,唯封君俊虎少習(xi) 八法,樂(le) 此不疲,氣入顏柳,韻奪蘇米,文心開道,又有新意……讀俊虎書(shu) 法,如觀大禹氏之導水,一瀉千裏;又如覽誇娥氏之厝山,雄渾而突兀。幟樹北國,飲譽海外。……”
馬來西亞(ya) 藝術學院院長鍾正山先生評其:“封先生的草書(shu) 作品不是停留與(yu) 局限於(yu) 藝術層次,他追求精神與(yu) 宇宙核心的合一,達到了真善美的境界。”
二
好的書(shu) 法,即使在裝裱排列的細節上,也總是精益求精。
走進展覽大廳,撲麵而來的,是一種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暢快感。
40多幅大小不一的白底黑字的狂草作品,整齊地布置在不同的展壁。或兩(liang) 幅,或四幅,讓人一望便知,每一幅作品的擺放位置都是經過精心安排和設計的。靜雅的展壁,更襯托得書(shu) 法的每一根線條,都顯得格外醒目。封俊虎先生告訴我,如此的設計,就為(wei) 了增加視覺衝(chong) 擊力,之所以統一裝裱為(wei) 素白,就是為(wei) 了不使其中的任何一幅喧賓奪主。
反觀近年來的不少個(ge) 展,作品真草篆隸交錯,裝裱則紅黃白藍雜陳,既缺乏統一的主題,又顯得雜亂(luan) 無章。對比之下,不得不讚歎於(yu) 此次展覽的清爽怡人。
徜徉於(yu) 展覽大廳,神遊於(yu) 黑白之間,但見封俊虎先生的書(shu) 作氣勢雄渾,恣肆磅礴,書(shu) 法節奏輕重緩急動皆有度:輕以取巧,重以取穩,快以取峻,慢以取妍,用筆精到處惜墨如金,狂放處如疾風掃雪。尤其是上下兩(liang) 筆之間的牽絲(si) 連帶,左右兩(liang) 字之間的穿插避讓,字與(yu) 字的位置經營,行與(yu) 行之間的相互照應,時出妙筆,引人入味、入趣、入神。
俊虎先生的行書(shu) 受顏真卿《祭侄文稿》影響頗深,而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祭侄文稿》的痕跡已經脫化得了無痕跡。除了在用筆上還間或可以看出一點兒(er) 影響之外,在章法安排和字形結構方麵,已經汲取了顛張醉素的很多東(dong) 西,寫(xie) 出了自家的麵目。如果說名家隻是模仿高手的話,封俊虎先生可以說早已跨進了大家的行列。
三
草書(shu) 尚動。
“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縱如驚蛇入草”、“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曆來被認為(wei) 是草書(shu) 的最大特點。
為(wei) 了追求這種動感,有的書(shu) 家盲目追求字與(yu) 字之間的相互勾連,結果卻陷入了“如綰秋蛇”的迷途。有的書(shu) 家則過於(yu) 追求書(shu) 寫(xie) 的速度,看上去雖運筆如飛,但卻難具字形,即使勉強成字,線質卻差得可憐。
但是,最大的特點,並不一定是最高的境界。
“正書(shu) 居靜以治動,草書(shu) 居動以治靜”,草書(shu) 的“動”,是由其字體(ti) 的特點決(jue) 定的,如果寫(xie) 不出“動”來,則根本不能成其為(wei) 草書(shu) ;但草書(shu) 的“靜”,卻是在“動”的基礎上,必須有高超的運筆技巧和深厚的楷、行功夫才能達到的。
封俊虎先生的草書(shu) 所蘊藏的“靜氣”,是由他楷生行、行生草的學習(xi) 路徑所自然而然產(chan) 生的。深厚的楷行功底,使得他在草書(shu) 筆法的運用上毫不漂浮,隨心所欲而不逾距。
觀看封俊虎先生的作品,我們(men) 就會(hui) 明顯地感到,其追求的整體(ti) 風格是圓潤空靈,但又在線條上時出淩厲之筆,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都能極盡用筆使鋒之妙;在結體(ti) 方麵,或變形,或誇張,或倚側(ce) ,或端嚴(yan) ,可謂各具其態;在章法上麵,大小相間,疏密有致,盡管個(ge) 別大字能是個(ge) 別小字的幾倍大,卻又能達到整體(ti) 的視覺平衡,不讓人感到突兀與(yu) 驚詫;在線條的質感方麵,封俊虎先生在傳(chuan) 統草書(shu) 體(ti) 勢的基礎上,在作品中大膽地加入了吳道子塑造飛天形象時所使用的那種飄逸線條,使得作品的靈動性、立體(ti) 感大為(wei) 增強。
而這,如果沒有高超的控筆能力,是根本做不到的。
“把草書(shu) 當做正書(shu) 寫(xie) ”、“草書(shu) 不是潦草的書(shu) 寫(xie) ”是封俊虎先生常說的一句話。對於(yu) 草書(shu) 的學習(xi) 者來說,其中蘊含的書(shu) 理,不啻於(yu) 醍醐灌頂。
四
書(shu) 法人人可寫(xie) ,但成為(wei) 大家卻很不容易。尤其是書(shu) 法寫(xie) 到一定程度,文化修養(yang) 就會(hui) 變得特別重要。沒有深厚的文化修養(yang) 作為(wei) 依托,其人其書(shu) 的格調終不能脫俗。
近年來,封俊虎先生在埋頭創作的同時,還對書(shu) 法的理論進行了精心地研究,先後出版了《當代草書(shu) 名家――封俊虎》、《庚寅回眸――封俊虎藝術心旅》、《封俊虎:用心書(shu) “心經”》等著作,而《封俊虎書(shu) 法講義(yi) 》現已殺青,相信不久的將來就能奉獻給讀者。封俊虎先生提出的“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應該拿起毛筆來”及“漢字是全世界華人聯係的紐帶”學術觀點,一經問世,就引起多方麵高度關(guan) 注。8月28日,封俊虎先生應邀做客中共中央黨(dang) 校“《中國正能量》中國夢人物訪談”對此觀點進行深入解讀。
不僅(jin) 如此,封俊虎先生還是“知行合一”的身體(ti) 力行者。他用拳拳的赤子之心,用他的書(shu) 法回報社會(hui) 。為(wei) 此,他多次出席慈善活動,將拍賣的錢捐贈給紅十字會(hui) 、殘聯、希望小學、地震災區;更難得的是,他背起行囊,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做起了書(shu) 法誌願者:他到過貴州金沙,收當地兩(liang) 名小學美術教師為(wei) 徒,促進書(shu) 法教育;他利用公休假,到過甘南堡子清真寺,教回族的孩子們(men) 寫(xie) “風雨同舟”、“祖國萬(wan) 歲”;他到過紅原,把氈子鋪在草地是上教藏族同胞書(shu) 寫(xie) “吉祥如意”、“國富民強”,他到過藏區毛主席指揮臘子口戰役的次日那舊居,手把手地教舊居第三代主人桑傑寫(xie) 字,讓更多的人認識漢字、書(shu) 寫(xie) 漢字、增進民族認同……
封俊虎先生在答謝辭說:“我認為(wei) ,一個(ge) 書(shu) 法家不僅(jin) 應具備文化責任,還應具備社會(hui) 責任,用藝術傳(chuan) 播美好,用和諧來反對暴力,用精神來促進發展。”
認識封俊虎先生已經快二十年了。二十年中,見證了他夜以繼日的努力,也見證了他的書(shu) 法精益求精的成長;既感受到了他樸誠待人的高風,也感受到了他熱心慈善的亮節。
意與(yu) 古會(hui) ,書(shu) 以人傳(chuan) 。衷心祝願,封俊虎先生在書(shu) 法上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
封俊虎草書(shu) 林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