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書(shu) 法評獎係統缺乏頂層整體(ti) 設計,在評獎指導思想和具體(ti) 方式辦法上存在嚴(yan) 重缺陷。國展、蘭(lan) 亭獎展、中青展及單項書(shu) 展評獎基本上各行其是,自我運轉。其結果造成評獎過多過濫,缺乏應有的權威性。
盡管中書(shu) �f希望將國展和蘭(lan) 亭獎展辦成書(shu) 壇最高平台,出作品出人才,但由於(yu) 評獎機製出了問題,結果事與(yu) 願違,為(wei) 專(zhuan) 家學者所詬。
因此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和完善中國書(shu) 法評獎機製。這套機製至少應具備三個(ge) 特征。一是科學性,符合書(shu) 法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二是規範性,能夠反映評審各個(ge) 層次各個(ge) 環節之間的標準的統一性、聯係性。三是可操作性,能夠自成一套完整體(ti) 係,便於(yu) 實際運作。
以海選方式辦國展利弊互見。好處是低門檻,為(wei) 新人提供一個(ge) 公平競爭(zheng) 的平台和展露才華的機會(hui) ,弊病在於(yu) 評審的單一標準會(hui) 降低質量,使真正具有實力的高水準書(shu) 家被逆向汰淘。因此中國目前需要進一步完善書(shu) 法人才選拔機製。可在海選同時設定類似蘭(lan) 亭獎項,設立必要門檻。實行書(shu) 法雙軌製的好處是互相彌補,共同完善。這方麵,電影百花獎與(yu) 金雞獎可以借鑒。
筆者設想,可設計三個(ge) 不同類別的展覽評獎方式。國展由現在每四年改每三年舉(ju) 辦一次。不設門檻,著重於(yu) 推新人新作,評獎對事不對人,隻看作品創作。不分獎次,統稱創作獎。獲獎麵控製在入展總數6%。每屆大約35人左右。蘭(lan) 亭獎由現在每兩(liang) 年改為(wei) 每四年舉(ju) 辦一次,設必要門檻,參展者須在國展或單項書(shu) 展獲得優(you) 秀獎兩(liang) 次以上,並且舉(ju) 行麵試與(yu) 筆試。參評者至少要擅長三種以上書(shu) 體(ti) (正、草、隸或篆)。側(ce) 重於(yu) 確立書(shu) 家學術地位,評獎既對事也對人。每兩(liang) 年舉(ju) 行一次。不分獎次,統稱學術獎。每屆隻評10人。獲獎者由文聯與(yu) 中書(shu) 協授予第x屆中國十大實力派書(shu) 法家稱號。
與(yu) 此相匹配設立中國書(shu) 法終身成就獎。著重獎勵對書(shu) 法作出卓越貢獻的書(shu) 法家。以凡兩(liang) 次獲得學術獎的書(shu) 家通過綜合評定授予該獎。原則上終身成就獎須有一部以上專(zhuan) 著或三篇以上書(shu) 學論文。終身成就獎每五年評一次,不限名額。事實上真正能同時達到這幾項標準的少之又少。
創作獎、學術獎、成就獎,三者互相聯係,互為(wei) 補充、共同構成中國書(shu) 法評獎體(ti) 係。這個(ge) 體(ti) 係既兼 顧了出作品、 也兼顧了出人才,更體(ti) 現了對高端精英人才的尊重。較之目前各類評獎方式要科學與(yu) 規範得多。
為(wei) 確保這一評獎機製的規範運行,須建立書(shu) 法評審委員專(zhuan) 家庫,每屆評委均隨機組成,不設主任之類職務,一人一票,權力均等。為(wei) 便於(yu) 運作可投票選執行委員作為(wei) 臨(lin) 時召集人。此外還應建立監事會(hui) ,對評審全過程進行監督。
按這樣的設計思路,獎項獎額雖然減少了,但由於(yu) 含金量增加了、檔次拉開了,既能體(ti) 現出一種必要的由低到高的梯次,也能反映出獲獎者的真實情況,因而更具有示範性與(yu) 權威性。(作者簡介:田旭中,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四川省書(shu) 學學會(hui) 會(hui) 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