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伟德官网訊 1月10日,由四川省文化館、四川日報社聯合主辦的“第十四期巴蜀文藝講堂”活動在德陽市文化館舉(ju) 行。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顧問、著名書(shu) 法家張景嶽先生作了題為(wei) 《臨(lin) 帖與(yu) 創作》的書(shu) 法講座。四川省文化館館長何光倫(lun) 出席講座活動並講話。德陽市人大副主任王學軍(jun) 、於(yu) 庭哲,德陽市文廣新局局長廖立新,德陽市文化館、美術館館長劉代明,德陽日報社社長陳遠坤等領導和來自川內(nei) 多個(ge) 縣市書(shu) 法團體(ti) 、個(ge) 人及德陽駐地軍(jun) 隊、學校、社區的書(shu) 法愛好者300餘(yu) 人聆聽了講座。四川省文化館館長助理、四川省書(shu) 協副主席林嶠主持講座活動。
講座中,張景嶽先生強調了臨(lin) 帖是學習(xi) 中國書(shu) 法與(yu) 創作的必須手段。在談到如何把握臨(lin) 帖與(yu) 創作的轉換關(guan) 係時,他說,一是要對對筆墨紙硯等工具材料的發展要有所了解;二是對書(shu) 體(ti) 的發展變化要熟悉,對同一書(shu) 體(ti) 不同時期的寫(xie) 法要了解;三是對風格流派要進行梳理,了解帖學與(yu) 碑學的關(guan) 係。他認為(wei) ,今人要學好書(shu) 法,就一定要在筆法、墨法、形式(字法和章法)及材料上進行係統的學習(xi) 和研究。要兼學兼通,尤其是各種書(shu) 寫(xie) 關(guan) 係的脈絡一定要清楚。他還對近代的諸多書(shu) 法名家的書(shu) 法特點進行了細致講解,受到聽眾(zhong) 的熱烈歡迎。
據了解,巴蜀文藝講堂是第一次走進德陽展開文化惠民活動。德陽文化館、美術館館長劉代明介紹說,此次省文化館和四川日報社走進基層,將文化藝術活動送到德陽,為(wei) 老百姓送上了一道豐(feng) 盛的文化大餐。為(wei) 配合省文化館開展好此次講座活動,德陽市文化館向各區縣書(shu) 法骨幹征集了118幅書(shu) 法作品在現場進行展覽。同時,組織德陽蘭(lan) 亭書(shu) 院學子統一著裝與(yu) 四川省著名書(shu) 法家聯袂現場揮毫,開展了“溯源蘭(lan) 亭迎新年惠民送春聯”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氛圍,也為(wei) 老百姓送上了實惠,讓他們(men) 真切地感受到了藝術的形式和內(nei) 容,增加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活動現場,雖然天氣寒冷,但百姓心裏卻暖意融融。書(shu) 法家們(men) 現場揮毫潑墨,一幅幅精彩的書(shu) 法作品,一句句吉祥如意的春聯,為(wei) 即將來臨(lin) 的春節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氛圍。書(shu) 法家們(men) 對百姓們(men) 有求必應,沒有片刻休息,飽含激情地為(wei) 德陽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書(shu) 寫(xie) 春聯。一對對吉祥喜慶、墨寶飄香的春聯讓前來求要春聯的百姓歡喜不已,老百姓臉上堆滿了滿意的笑容並連聲致謝。(文/圖 趙立)
四川省文化館館長何光倫(lun) 在講座前致辭
張景嶽先生主講第十四期巴蜀文藝講堂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講座現場增設座位才滿足了前來聽課的愛好者
兩(liang) 側(ce) 及過道均增設了座位
聚精會(hui) 神聽講座
-------------------------------------------------
書(shu) 法家聯袂書(shu) 寫(xie) 春聯活動現場
書(shu) 法家們(men) 被求要春聯的群眾(zhong) 圍得水泄不通
迎新年惠民送春聯活動現場
張景嶽先生為(wei) 群眾(zhong) 寫(xie) 春聯
林嶠先生為(wei) 群眾(zhong) 寫(xie) 春聯
劉代明先生為(wei) 群眾(zhong) 寫(xie) 春聯
德陽蘭(lan) 亭書(shu) 院學子為(wei) 群眾(zhong) 寫(xie) 春聯
德陽蘭(lan) 亭書(shu) 院學子為(wei) 群眾(zhong) 寫(xie) 春聯
小小書(shu) 法家
喜慶春聯鋪滿地
環衛工人說:“很開心,書(shu) 法家也為(wei) 我們(men) 寫(xie) 了春聯!”
文化惠民活動真正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