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川籍女書家】餘師孟談草書作品《蜀道難》創作體會
時間:2014年11月15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bv伟德官网 瀏覽數:8747
內容提要:【川籍女書家】餘師孟談草書作品《蜀道難》創作體會

 

    餘(yu) 師孟,齋號心竹居,1964年5月出生於(yu) 成都。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中國國門書(shu) 畫院院長、中國質檢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guan) 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團成員。

--------------------------------------------

草書(shu) 作品《蜀道難》的創作體(ti) 會(hui)

 • 餘(yu) 師孟

    又到了一年之中春風拂麵的時節,不免又想起了兩(liang) 年前長安的天街小雨,想起了漢中蜀漢文化的沉厚,想起了蜿蜒在青山綠水、懸崖峭壁間的蜀道,還有那銀裝素裹的太白山,以及為(wei) 李白《蜀道難》詩所深深感動而創作草書(shu) 作品《蜀道難》的那些日子。
    特別喜歡唐詩,尤其喜歡具有豪放、浪漫風度的天才詩人李白的詩,其中就包括寫(xie) 實和浪漫風格並存的《蜀道難》。
    我認為(wei) 自己作為(wei) 從(cong) 巴山蜀水中走出來的錦城人士,應該在更廣泛的程度上了解古時天府之國的更多信息,了解古代入川道路的險峻和開鑿搭建的不易。而這些,李白的《蜀道難》都告訴了我們(men) 。那麽(me) ,就讓我用書(shu) 法與(yu) 曾經在巴山蜀水生活和遊曆過的偉(wei) 大詩人作一次深入的交流吧。
    李白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藝術地再現了蜀道的崢嶸、崎嶇、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全詩內(nei) 涵豐(feng) 富,有“噫籲�健鋇氖竦胤窖裕�從(cong) 蠶叢(cong) 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xie) 到子規夜啼;有黃鶴、有猿猱,還有明顯的地理特征,如劍閣的高大,衝(chong) 波、逆折、回川的奇險,捫參曆井的高峻,……詩人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造出一個(ge) 博大浩渺、既高且險的寫(xie) 實的自然情境,同時又如同為(wei) 我們(men) 描繪了一幅天然奇崛的山水畫卷。
    2012年的清明,我到漢中實地領略了褒斜道天梯石棧的鉤連,登上了有中國南北分界嶺之稱的秦嶺主峰太白山。太白山海拔3767m,終年為(wei) 積雪覆蓋,“可以橫絕峨嵋顛”的氣勢著實讓人歎服和留連忘返。雖時至清明,但到山頂還需要穿著厚厚的保暖防寒服。站在山頂的木板階梯上深深地吸上一口氣,那種清新、涼爽的感覺,至今令人回想。自古以來,高山峻嶺阻擋了由秦入蜀,太白山首當其衝(chong) 。為(wei) 此,在回到北京的那些日子裏,我找出《蜀道難》反複地吟誦,以加深對詩的理解和與(yu) 李白的互動。感謝李白為(wei) 我們(men) 留下這首千古名篇,感謝他帶領我們(men) 在秦嶺中遊曆穿行,時而在山顛,時而在穀底,好不酣暢淋漓!作為(wei) 一名業(ye) 餘(yu) 書(shu) 家,在2012年的盛夏季節裏,我用飽蘸情感的筆墨,揮汗書(shu) 寫(xie) 了草書(shu) 作品《蜀道難》。
    為(wei) 體(ti) 現《蜀道難》的高古曠遠、氣勢磅礴,以及滿足《蜀道難》294字的篇幅要求,我選擇了最能抒情達意的草書(shu) ,選擇了傳(chuan) 統的四條屏形式,並且采用了紙麵不夠光潔的長180cm、寬60cm的4張略帶一些黃色的麻紙,力求從(cong) 內(nei) 容和形式方麵更加貼近詩的氣息、風格。在章法上力求沉穩,在結字上追求變化,用字距、字形的大小輕重變化,行氣的貫通和氣勢的連綿來體(ti) 現詩人情感的跌宕起伏和山川的變幻雄險。在個(ge) 別重點詞組和段落方麵,注意墨色的濃淡、幹濕對比,力求每一遍書(shu) 寫(xie) 都一揮而就,保持整篇作品的風格氣勢,仿佛每一遍書(shu) 寫(xie) 都抒發著自己對故鄉(xiang) 山水的熱愛,抒發著與(yu) 古人的心靈感應。反複幾遍書(shu) 寫(xie) 後,不僅(jin) 對全詩內(nei) 容更熟悉理解了,自己也找到了心手雙暢的感覺,享受了藝術創作的無窮魅力。
    《蜀道難》如歌,一唱三迭地頌歎“蜀道之難,難於(yu) 上青天”。因此在進行草書(shu) 創作時,把握作者情緒的變化和情感的高低起伏非常重要。我突出了重點詩句字形體(ti) 式的變化,尤其是眾(zhong) 多的“難”字的書(shu) 寫(xie) ,充分地吸收借鑒懷素《四十二章經》中“難”字的許多寫(xie) 法,以充分地表現作者每說一次“難”時不同的口吻和細微的心理變化,仔細體(ti) 會(hui) 作者所歎詠的這樣難、那樣難。
    李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的蜀道已經不再局限於(yu) 天梯石棧,人們(men) 可以通過水陸空不同的交通方式進入美麗(li) 富庶的天府之國。如今的天府之國也已成為(wei) 祖國西南一個(ge) 開放包容的大都市,她以休閑從(cong) 容的姿態迎接著來自四麵八方的客人。如果李白還在,又會(hui) 寫(xie) 出何等絢麗(li) 多彩的詩句呢?恐怕再也不會(hui) 發出“嗟爾遠道之人胡為(wei) 乎來哉”的感歎和“側(ce) 身西望長谘嗟”了。
    就在對李白《蜀道難》的反複品味、體(ti) 會(hui) 中,我再一次感受到李白詩歌的鬼斧神工,我僅(jin) 以草書(shu) 作品《蜀道難》來追尋他詩境的神奇、瑰偉(wei) 。

-------------草書(shu) 作品《蜀道難》-------------

《蜀道難》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