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淺談十屆國展之奇現象
時間:2011年09月06日 來源:bv伟德官网 作者:bv伟德官网 瀏覽數:7684
 

    【關(guan) 鍵詞】十屆國展  老人投稿  命題創作  高考模式  書(shu) 藝水準

    【概 論】:

      十屆國展已經告罄,網絡媒體(ti) 卻爆出驚人之聞:本次大展投稿數量最多的作者是來自山東(dong) 省的退休教師李老,投稿數量290件,交納了一萬(wan) 元的參賽費。

      此信息一出,輿論嘩然。從(cong) 我個(ge) 人角度而言,對此次大展也頗有拙見,且聽我一一道來……

      國展對於(yu) 熱衷傳(chuan) 統藝術的老、中、青各階段的人而言,都有著舉(ju) 足輕重的影響力,絕大多數人憑著入圍國展的入場券才能最終加入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由此可見,國展的地位不言自明。

      暫且不說李老的做法如何不妥,但我們(men) 可以看到國展對他來說是多麽(me) 重要。也許李老隻是其中之一,山東(dong) 有李老,河北可能有張老、王老,四川可能有某老……他們(men) 窮其一生,無非就是為(wei) 了自己心目中對藝術的狂熱追求。李老對藝術的追求,有著一顆熾熱般的心,這也許是我們(men) 很多晚輩難以企及的。

      再者,李老為(wei) 國展投如此之多的稿件,心血付出之多可見一斑,但從(cong) 經濟角度而言,實在不值。或許在李老心中,投出的稿件越多,入展甚至獲獎的可能性
越大。在現今信息量不斷刷新的今天,國展評審委員會(hui) 或許隻是把您當作了一個(ge) “明星”,對您的大作如何處理就另當別論了。

       依我之見,李老的精神可嘉,但方法不可取。如果真有實力,最多投上5件作品就足以引起重視了。即便落選了,損失也不大。可是李老落選了,一萬(wan) 大洋可就打水漂了。如此,我不知道對李老的打擊會(hui) 有多大?畢竟,付出那麽(me) 多的心血,當然期待有所獲。

      假如李老的作品入展甚至獲獎了,我不知道會(hui) 有多少人會(hui) 步此後塵。下次國展,肯定會(hui) 有“你追我趕”之勢,您敢投290件,我就敢投390件、490件,甚至更多,隻要其中有一件或幾件能夠入展或獲獎就行。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作為(wei) 書(shu) 法家,要靠自身水平來“居高聲自遠”,單靠“秋風”,往往會(hui) 雞飛蛋打。所以,我們(men) 不能夠像李老一樣靠290件國展稿件一夜成名。於(yu) 此,在下持反對意見。

       基於(yu) 此,在下對國展有些拙見,在此一一述及。

      第一,國展應該像現今的高考製度一樣,效法高考,以此論“英雄”。而且,國展應該走快遞投稿和現場命題創作相結合的道路。快遞投稿就好比高考試題,而現場命題創作就是特別測試。快遞投稿每個(ge) 參賽選手都需要參與(yu) ,國展評審委員會(hui) 也應該設立相關(guan) 的監督管理機製,對各省市的投稿情況施行透明化的公開,采取專(zhuan) 家評審和網絡評審攜手把關(guan) 製度。

       快遞投稿質量優(you) 異的,進入現場命題創作環節。這不僅(jin) 是成就過硬的書(shu) 法家的內(nei) 在要求,而且是展示新時代書(shu) 法家膽識和魄力的最佳舞台。現場命題創作,這樣也不會(hui) 出現臨(lin) 摹和代筆現象,何樂(le) 而不為(wei) 呢?

      也隻有這樣,書(shu) 法家的真實功底才能得到最真實的展示。

       第二,國展不應該“區別對待”,應一視同仁。國展是舉(ju) 國展覽,是關(guan) 乎一個(ge) 國家文化水準的盛會(hui) 。作為(wei) 文字藝術的展覽,不論是篆隸楷行草,還是篆刻、剪紙,隻要有一定審美情趣,就應該予以吸納。

      老、中、青各階段的藝術星宿,流派眾(zhong) 多,審美情趣也千差萬(wan) 別。國展評審委員會(hui) 應充分吸納,不在乎名門,也不要在乎“草民”。

      第三,國展應該有一定的監管機製。

       國展不全是評審委員會(hui) 一家獨大的事情,應該有更多的媒體(ti) ,更多的參與(yu) 者融入其中。監管機製一定要逐漸清晰,這樣才不至於(yu) 讓國展有“暗箱操作”的陋習(xi) ,不至於(yu) 讓國展有太多的“流言蜚語”。

      十屆國展,留給我們(men) 太多太多,上麵隻是一家之言,僅(jin) 此而已。

                                      四川省高縣符江藝龍書(shu) 畫藝術中心  黃首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