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新時代書(shu) 法教育發展論壇”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水岸山居開幕。論壇由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和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教育委員會(hui) 和中國美術學院書(shu) 法學院承辦。
中國書(shu) 協主席孫曉雲(yun)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講話。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書(shu) 協第八屆教育委員會(hui) 副主任沈浩,中國書(shu) 協教育委員會(hui) 副主任張索、於(yu) 唯德、張其鳳,中國書(shu) 協教育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虞曉勇,浙江大學美術係主任池長慶,中國美術學院書(shu) 法學院學術院長陳忠康、書(shu) 法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兼副院長沈樂(le) 平,以及部分中國書(shu) 協書(shu) 法教育委員會(hui) 委員和中國美術學院師生代表參加論壇。論壇開幕式由中國書(shu) 協副主席兼教育委員會(hui) 主任潘善助主持。
高世名指出,中國高等書(shu) 法教育已經走過一個(ge) 甲子,我們(men) 可以感受到幾代教師,他們(men) 都奉行著兩(liang) 種重要的信念:第一,書(shu) 法是日用之道、修養(yang) 之學,所以他們(men) 將書(shu) 法的修習(xi) 和求學問道視作一體(ti) 之事,認為(wei) 書(shu) 法和學問無法分割,需積學而成。第二,書(shu) 法是一門藝術,書(shu) 法之為(wei) 藝術,是心手相映、情致煥發的審美的創作。書(shu) 法之為(wei) 教育,它從(cong) 根本上是“身心一如”的修養(yang) 的實踐。我們(men) 講到使轉見性靈,點畫為(wei) 情致,講起落微茫,不隻是運筆的技巧,更是書(shu) 寫(xie) 者真實不虛的身心狀態。所以我們(men) 經常講“字如其人”“見字如麵”,因為(wei) 書(shu) 寫(xie) 是真性情的表達,是書(shu) 家身心狀態的真實顯現。我們(men) 期待跟全國同道們(men) 一起,將書(shu) 法教育建設成為(wei) 一種藝理相通、學養(yang) 相成、道術相濟的通人之學,一種身心發動、情意相關(guan) 的本源之學和生命之學。
孫曉雲(yun) 指出,60年前,為(wei) 了讓書(shu) 法這門中國優(you) 秀的文化藝術得以傳(chuan) 承,潘天壽、陸維釗、沙孟海等老一輩藝術家、教育家們(men) 嘔心瀝血,開創了中國首個(ge) 高等書(shu) 法教育專(zhuan) 業(ye) 。如今,中國高等書(shu) 法教育事業(ye) 走過60年的曆程,已是蓬勃發展,在全國各地都結出了豐(feng) 碩的成果。每年畢業(ye) 的學子也相繼步入書(shu) 壇,成為(wei) 傳(chuan) 承和發揚書(shu) 法藝術的重要力量。如何順應時代的脈搏,建立起新時代的書(shu) 法教育體(ti) 係,是我們(men) 應該著重思考的方向。2022年,國家對藝術學門類的學科專(zhuan) 業(ye) 進行了重大調整,將“美術與(yu) 書(shu) 法”調整為(wei) 一級學科。對於(yu) 高等書(shu) 法教育的發展是一次重要的契機,同時也是一次很大的挑戰,我們(men) 應該如何實現高等書(shu) 法教育學科建設的升級,相應師資配備、教育課程的提升和完善,招生渠道的擴展,以及最終我們(men) 要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書(shu) 法人才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新時代的要求下,在中華文明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裏,在中國書(shu) 法教育事業(ye) 新的發展中,我們(men) 應恪守自身的責任,立足傳(chuan) 統,開拓創新,不斷為(wei) 高等書(shu) 法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高世名院長向孫曉雲(yun) 主席頒發“南山講席教授”聘書(shu) 。孫曉雲(yun) 向中國美術學院書(shu) 法學院贈送了《書(shu) 法有法》和《大美長江》。
“中國書(shu) 協第八屆書(shu) 法教育委員會(hui) 第二次委員論壇”從(cong) 高等書(shu) 法教育與(yu) 學科建設、高等書(shu) 法教育與(yu) 人才培養(yang) 、書(shu) 法教學課程與(yu) 體(ti) 係構建、書(shu) 法教材建設、傳(chuan) 統文人素養(yang) 與(yu) 書(shu) 法創作、師範性人才培養(yang) 以及書(shu) 法研究生培養(yang) 的階梯性、學術性與(yu) 個(ge) 性化等方麵研討和交流。
潘善助在發言中提出,一位合格的書(shu) 法專(zhuan) 業(ye) 負責人需要具備六種必要的素質能力:決(jue) 策能力、 規劃能力、協調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書(shu) 法專(zhuan) 業(ye) 能力、人格魅力,而書(shu) 法專(zhuan) 業(ye) 負責人在當下麵臨(lin) 著可調控的資源不夠豐(feng) 富,普遍缺少職前或職後培訓的問題。張其鳳在書(shu) 法學科升級方麵提出四個(ge) 方麵的擔憂:社會(hui) 大眾(zhong) 過高期望值與(yu) 高校實際教學能力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舊的培養(yang) 模式衍生出的教學體(ti) 係與(yu) 新培養(yang) 目標之間存在的結構性矛盾;生源質量與(yu) 培養(yang) 目標之間脫節造成的原生性矛盾;原來學製課程內(nei) 容與(yu) 新培養(yang) 目標之間複雜難協的矛盾,並給出了建設性的解決(jue) 方案。於(yu) 唯德指出,升級之後構建書(shu) 法專(zhuan) 業(ye) 學位博士的培養(yang) 機製是麵臨(lin) 的主要課題。對其培養(yang) 的路徑和策略需要厘清“書(shu) 法升級為(wei) 一級學科”和“增強文化自信的特殊作用”,以及“專(zhuan) 業(ye) 型書(shu) 法博士的特性與(yu) 邊界”的基本問題。鄭州大學書(shu) 法學院教授張宏偉(wei) 指出,儒家與(yu) 道家是基於(yu) 道的共同體(ti) 悟,而分別延展出來的兩(liang) 條有關(guan) 道的價(jia) 值世界,一方麵造就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另一方麵使得中國文化具有包容性與(yu) 生命力。論書(shu) 法學在當今世界中的定位與(yu) 發展,當以儒道兩(liang) 家思想譜係的共生,構建並完善高等書(shu) 法教育的文化基石與(yu) 學科體(ti) 係。河北師範大學書(shu) 法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寇學臣認為(wei) ,隨著“美術與(yu) 書(shu) 法”升為(wei) 一級學科,書(shu) 法學專(zhuan) 業(ye) 在各大院校的不斷增設,高等書(shu) 法教育的森林效應已經形成。但回顧 60 年來高校書(shu) 法專(zhuan) 業(ye) 教材建設並不樂(le) 觀。高校書(shu) 法專(zhuan) 業(ye) 教材建設,應從(cong) 書(shu) 法實踐、書(shu) 法史論、書(shu) 法素養(yang) 三大模塊予以全麵係統構建,這是新時代賦予高校書(shu) 法學人的使命。虞曉勇指出,書(shu) 法基本功的訓練,需字內(nei) 功、字外功並重,技與(yu) 道並重;範本在技法訓練中亦至關(guan) 重要,對於(yu) 學書(shu) 的不同階段,要循序漸進;審美眼界的提升比技法訓練更重要,技法教學要注重對藝術想象力的培養(yang) 與(yu) 啟迪。
本次論壇圍繞專(zhuan) 業(ye) 學位、學生實踐能力、本碩博教育管理師資課程、教材教法等宏觀和微觀的學術議題展開。其有數據、有理論思辨、有學術高度,可謂切中當今高等書(shu) 法教育實際,正視書(shu) 法教育的現狀,剖視原因,並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這必將為(wei) 書(shu) 法高等教育的發展發揮巨大作用。
(來源: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