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倍受全川各界人士和書(shu) 法作者關(guan) 注的“丹心翰墨書(shu) 華章——四川省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評審工作在四川福寶美術館舉(ju) 行。從(cong) 8:40至18:00,評審工作進行了10個(ge) 多小時。在評審工作預備會(hui) 議上,10名評審委員會(hui) 委員和3名監審委員會(hui) 委員簽署了承諾書(shu) ,經過上下午緊張、有序的評審,評審委員在監審委員會(hui) 的全程監督見證和誌願者團隊的通力協助下,經過初評、複查審核、文本文字審讀、複評、終評五個(ge) 環節,從(cong) 2740件有效來稿中評出優(you) 秀、入展作品共計199件,其中優(you) 秀作品30件、入展作品169件。
評審工作會(hui) 全體(ti) 成員
四川省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自2月9日征稿啟事發布至7月31日截稿,共收到全省書(shu) 法、篆刻、刻字作者有效投稿2740件。為(wei) 保證此次評審工作圓滿完成,四川省書(shu) 協成立了評審領導小組。中國書(shu) 協副主席兼草書(shu) 委員會(hui) 主任,四川省文聯副主席、省書(shu) 協主席戴躍擔任組長和評審委員會(hui) 主任;中國書(shu) 協理事兼職業(ye) 道德與(yu) 行風建設委員會(hui) 委員、省書(shu) 協駐會(hui) 副主席、秘書(shu) 長王道義(yi) 擔任副組長和評審委員會(hui) 主任;評審委員會(hui) 委員由四川省書(shu) 協顧問何開鑫,省書(shu) 協副主席鍾顯金、王家葵、劉健、龔小臏,雅安市書(shu) 協主席王堂兵,眉山市書(shu) 協主席楊江帆,中國書(shu) 協隸書(shu) 委員會(hui) 委員孫培嚴(yan) 組成。監審委員會(hui) 由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省書(shu) 協老年書(shu) 法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四川省老年書(shu) 畫研究會(hui) 會(hui) 長陳榮仲任,省書(shu) 協副秘書(shu) 長唐昊、省書(shu) 協宣傳(chuan) 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趙立擔任監審委員會(hui) 委員,全程履行監審維權職責。
戴躍對評審工作提出具體(ti) 要求
評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戴躍在評審工作會(hui) 上強調:“我省書(shu) 法篆刻屆展五年一屆,社會(hui) 關(guan) 注度高,影響廣泛。我們(men) 的評審要本著對作者負責、對書(shu) 法篆刻藝術負責、對組委會(hui) 負責、對評委自身形象負責的態度,堅持公正、公開、公平、兼容的評審原則,嚴(yan) 守保密紀律和評審、監審工作準則,不能交頭接耳,做到科學評審、規範評審、學術評審、民主評審。在評審過程中,要堅持守正出新,注重評審質量,把握好個(ge) 人審美和書(shu) 法發展審美大格局。”
王道義(yi) 對評審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評審過程借鑒全國展評審標準和流程,采取票決(jue) 製和評議製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多輪篩選,優(you) 勝劣汰,分初評、初評複查審核、文本文字審讀、複評、終評五個(ge) 階段進行。初評共分四個(ge) 小組——一、二、三組和複查審核組,在初評階段主要針對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書(shu) 法基本要素,字法、章法、刀法、文本、印屏設計等篆刻基本要素,對作品藝術性等進行綜合評判,隻要有一位評委認為(wei) 可上的作品,即可暫留,挑選出的作品進入下一個(ge) 評審流程。
評委手機全部統一保管
評審工作現場(一組)
評審工作現場(二組)
評審工作現場(三組)
篆刻作品評審
初選落選作品複查、打撈(複查審核組)
在“文本文字審讀”環節,評委們(men) 對初選出的全部作品按照藝術性、學術性和曆代經典書(shu) 法篆刻的字法傳(chuan) 統三者有機結合的原則進行綜合評判。在對書(shu) 法篆刻作品的文本和文字進行集中審讀中,是否符合文字學、語言學、版本學基本學術規範,成為(wei) 審讀的核心。各小組及時記錄作品審讀中發現的脫文(掉漏字)、衍文(多餘(yu) 字)、語句混亂(luan) 等文本問題和字形錯訛、不規範等錯別字問題,並依次進行現場集體(ti) 巡視和集中闡述,展開集體(ti) 評議,查證現場所備各體(ti) 書(shu) 法工具書(shu) 和相關(guan) 文獻予以審慎裁定。
仔細進行文本和文字審讀
文本和文字審讀
文本和文字審讀
文本和文字審讀
文本文字審讀環節結束後,作品進入複評階段(評出入展作品)。評委們(men) 從(cong) 245件作品中票決(jue) 出了擬入展作品。值得提出的是,在該環節,有一批技術性、藝術性都不錯的作品,由於(yu) 篆、隸、楷、行、草各體(ti) 書(shu) 字法舛誤,錯字、別字問題和缺文、衍文等問題而被淘汰,現場評委和監委都為(wei) 之惋惜。如:篆書(shu) “探”的左旁誤為(wei) “牛”、大篆字法“口”“〇(古環字)”不分等字法舛誤;徙徒、征徵、範範、製製、徹徹、擬擬、刻克、雲(yun) 雲(yun) 、餘(yu) 餘(yu) 不分;闌“幹”—誤為(wei) 幹,“筌”蹄—誤為(wei) 荃,茅“舍”—誤為(wei) 捨;除掉漏字、多餘(yu) 字外,漏掉重文符號;語序顛倒等。近年來,通過省書(shu) 協多項專(zhuan) 業(ye) 展、多種形式作品看稿指導、三期國學修養(yang) 班和臨(lin) 帖創作培訓教學等活動的引導,我省書(shu) 法界同仁在字法規範性以及文字文本選擇、推敲和審讀上雖然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距離文從(cong) 字順、本立道生、承前啟後的語言文字運化能力尚相當遙遠。
評委闡述獲獎作品提名理由並舉(ju) 手通過
終評階段,10位評委分別從(cong) 199件擬入展書(shu) 法篆刻作品中提名4件優(you) 秀作品,並分別陳述了提名理由。接著再次對遴選出的提名作品做了全麵細致的文本文字審讀、審查,並按書(shu) 體(ti) 、風格等分類,最終采用集體(ti) 評議、民主表決(jue) 方式評選出優(you) 秀作品30件。
工作人員認真統計核對
評選完成之後,工作人員在認真清點、檢查、統計、核對入展及優(you) 秀作品作者名單無誤後,全體(ti) 評委在評審結果名單上簽字,完成評審工作。
附:
何開鑫(四川省書(shu) 協顧問、創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行草書(shu) 委員會(hui) 主任):
四川省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展覽是我省書(shu) 法一個(ge) 階段性總結與(yu) 檢閱。在四川持續高溫和疫瘟嚴(yan) 控背景下的書(shu) 法創作,對所有投稿作者均是一次檢驗。通觀全部來稿,我覺得有如下幾個(ge) 特點:一、一多一少。小楷、小行書(shu) 、小行草來稿多且質量可觀;大草書(shu) 、大字對聯、大幅麵類作品亮眼作品少,作者的狀態與(yu) 我們(men) 的期待有一段距離。二、一喜一憾。喜的是許多新秀湧現,筆墨和形式有較好統一,作品既有跌宕之勢,也有靜穆氣象;憾的是有相當部分中青年老作者狀態下滑常被淘汰出局。三、一眼一手。“一眼”是有穩定、準確地把握經典法書(shu) 的審美眼光,大量落選的作品中“隨手寫(xie) ”“我字體(ti) ”現象十分突出。其原因還是長期“浸潤”經典內(nei) 核和把握構成元素的能力尚待提高和鞏固;“一手”是要把書(shu) 法的工匠精神落實到手上,縱橫牽擎,勾壞盤紆,全是由訓練而形成的手上功夫、肌肉記憶和書(shu) 寫(xie) 方式。書(shu) 法創作,是偶然寓於(yu) 必然,超然歸於(yu) 自然。
鍾顯金(中國書(shu) 協行書(shu) 委員會(hui) 委員,四川省書(shu) 協副主席兼創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刻字委員會(hui) 主任):
對這次評審,我主要將現代刻字作品評審做一簡述:收件156幅,個(ge) 別投了兩(liang) 件作品,主要是廣安、資陽、成都三大群體(ti) ,及其他地區部分作者投稿。大部分作者經在各地培訓、看稿和相互交流後有很大進步,來稿水平普遍提高。貫穿了中國書(shu) 協提倡刻字要強調書(shu) 寫(xie) 性,書(shu) 法水平要放在一個(ge) 重要環節去考量,創意形式與(yu) 書(shu) 法水平相結合、內(nei) 容與(yu) 形式高度統一的係列原則進行創作。根據征稿啟事要求,為(wei) 減少複評落選原作郵寄返還作者的周折,9月20日由省書(shu) 協組成評審小組對來稿156件照片經三輪嚴(yan) 格把關(guan) 、層層篩選,初評出18件作品,通知作者寄原作並附帶書(shu) 法參與(yu) 複評和終評。根據名額比例、來稿作品質量並參照書(shu) 法作品水平,最終評出原作11件作品入展,3件獲獎。作品存在的問題如下: 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未真正具備和懂得現代刻字作品的基本元素;又有三分之一的作品隻注重形式,僅(jin) 靠幾個(ge) 大字的創意表現;隻有剩下的三分之一才真正貫穿了中國書(shu) 協強調的要求,但限於(yu) 名額比例,隻有很少部分作品入展,還有很大部分作品隻能忍痛割愛了。
龔小臏(中國書(shu) 協理事,四川省書(shu) 協副主席兼行草書(shu) 委員會(hui) 主任):
本屆來稿數量較上屆有所提升,投稿作品形式多樣,取法也趨多元。評審工作有條不紊。行草和小楷整體(ti) 水平較高,但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較少。作品風格趨同,大草創作的模式化,冊(ce) 頁的過度裝飾製作,似乎是“展覽”後遺症。文字審讀關(guan) 仍是相當一部分作者的滑鐵盧,藝文兼備仍是我們(men) 努力的方向。令人欣喜的是評選中新人的湧現,讓人看到了四川書(shu) 法的未來。
王家葵(中國書(shu) 協書(shu) 法評論與(yu) 文化傳(chuan) 播委員會(hui) 委員,四川省書(shu) 協副主席兼理論委員會(hui) 主任):
這次評展最大的感受是,經過近年來數次展覽強調引領和在評審中加強對作品文本文字審讀環節以後,本次入展、獲獎作品文本文字方麵的“硬傷(shang) ”明顯減少,這也是省書(shu) 協連續三期國學修養(yang) 班教學初見成效的折射。但許多作品款題內(nei) 容偏於(yu) 單薄,文辭有欠雅馴,存在詞不達意、捉襟見肘的情況,廣大作者還需進一步提高漢語言文學和書(shu) 法學綜合修養(yang) 。
劉 健(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四川省書(shu) 協副主席兼篆刻委員會(hui) 主任、婦女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
下麵就篆刻作品評審談兩(liang) 點感想。一、整體(ti) 不錯,缺乏精品。投稿作品較上一屆展覽在整體(ti) 提高很大,取法乎上、師古開新的作品是絕對主流。這些作品大多取法戰國古璽、秦漢印和明清流派印,表現出作者對傳(chuan) 統經典的尊重和繼承。技法運用比較嫻熟得體(ti) ,但是作品辨識度不高,出彩者不多,已經形成自己較為(wei) 完善的個(ge) 人麵貌的作者有限。二、作品印麵、邊款、印屏形式上的打磨仍需要下力氣、花功夫。不少作者對作品形式“精工打造”的意識不強。如印泥的使用不講究,顏色不一、厚薄不均;邊款拓製字口不清、墨色不勻;題簽書(shu) 法有失水準且不考慮與(yu) 印章風格、印屏風格的統一;線條起收處、交接處、印章邊框的處理等簡單粗糙,像是未完成的“半成品”。凡此種種,都影響了作品的整體(ti) 完美。
希望廣大作者在今後的學習(xi) 過程中,加強書(shu) 法尤其是篆隸書(shu) 的學習(xi) ,多參觀高級別、高水平的優(you) 秀作品,做好印從(cong) 書(shu) 出、印外求印。
王堂兵 (中國書(shu) 協理事兼職業(ye) 道德與(yu) 行風建設委員會(hui) 委員,省書(shu) 協行草書(shu) 委員會(hui) 副主任):
參加省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的評審,感受有三:一是作品整體(ti) 水平高,反映了四川書(shu) 法作者近年來在植根傳(chuan) 統、守正出新上下了較深的功夫,作品整體(ti) 氣息雅正中和,有正大氣象。二是文本要求嚴(yan) 謹。對作品文本嚴(yan) 格審讀,淘汰錯漏過多的作品。感受比較深的是,有幾件寫(xie) 的較好的作品,一開篇便寫(xie) 錯字、掉字,在遺憾的同時,希望廣大作者在創作時要與(yu) 時俱進,不能隻問“度娘”,應以中華書(shu) 局、上海古籍等權威機構編印圖書(shu) 為(wei) 準。三是應注意“出新”的方向。此次入展作品有鮮明個(ge) 性作品較少,部分作者在“出新”時有急於(yu) 求成心態,寫(xie) 出的作品顯得浮躁。書(shu) 法作品應以傳(chuan) 統為(wei) 基,與(yu) 個(ge) 性相融,循序漸進,切忌為(wei) 求新而故作狂怪,以致徒有其表象。
孫培嚴(yan) (中國書(shu) 協隸書(shu) 委員會(hui) 委員,省書(shu) 協正書(shu) 委員會(hui) 副主任):
從(cong) 此屆省展隸書(shu) 稿件整體(ti) 情況來看,與(yu) 全國隸書(shu) 發展狀態已產(chan) 生較大差距,表現在對傳(chuan) 統的理解與(yu) 創新上都有明顯的不足。“隸宗秦漢”已成為(wei) 當代隸書(shu) 學習(xi) 的不二法門,而來稿存在對秦漢及清代經典深入臨(lin) 習(xi) 與(yu) 解讀不夠,從(cong) 而導致創作風格和麵貌相對較少,創新與(yu) 個(ge) 性突出的作品如鳳毛麟角。
期待我省隸書(shu) 愛好者的整體(ti) 覺醒,根植傳(chuan) 統,緊跟時代步伐,創作出有紮實傳(chuan) 統功底,又具新時代氣息的隸書(shu) 作品。大力扶持篆隸楷正體(ti) 書(shu) ,實現書(shu) 法事業(ye) 均衡發展,是當務之急。據悉,明年我省將舉(ju) 辦“四川省首屆正體(ti) 書(shu) 法作品展”,這無疑將有力推動我省書(shu) 法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楊江帆(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省書(shu) 協理事兼行草書(shu) 委員會(hui) 副主任):
參加四川省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展評審,明顯感到好的大字行草書(shu) 作品較少。從(cong) 我個(ge) 人觀察,可能和征稿限定六尺有關(guan) ,很多作者沿用八尺創作的慣性,字徑過大,行氣鬆散、章法簡單,有不少重點作者也慘遭淘汰。這暴露出不少作者創作手段簡單,“一招鮮吃遍天”,不能大小兼擅,不能駕馭多種形式和風格。藝術創作除了技法的錘煉外,歸根到底還是拚思想高度、審美品味和綜合修養(yang) 。這次展覽不少作品雖入展獲獎,但明顯缺少對書(shu) 法本體(ti) 的思考與(yu) 提煉,顯得後勁不足,需要引起廣大作者的足夠重視。
陳榮仲(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省書(shu) 協老年書(shu) 法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四川省老年書(shu) 畫研究會(hui) 會(hui) 長):
四川省第七屆書(shu) 法作品評審工作,之所以很順暢很圓滿很成功,我覺得有這幾個(ge) 特點:一是自始至終,堅持做到了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二是自始至終堅持了守正創新、選優(you) 擇優(you) 的原則。三是自始至終堅持了按程序、按流程辦事的原則。四是自始至終堅持了一把尺子量到底,嚴(yan) 格標準不走樣的原則。無論是入展作品還是優(you) 秀作品,確實是立得起,過得看,穩得住。
據悉,“丹心翰墨書(shu) 華章——四川省第七屆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將擇期舉(ju) 辦現場展覽,請持續關(guan) 注後續報道。
(四川省書(shu) 協/唐昊、王娜、潘媛)
詳情請閱讀:
評審側(ce) 記
附: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