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9月《全國第十三屆書(shu) 法篆刻展覽征稿啟事》發布以來,各團體(ti) 會(hui) 員精心組織,廣大書(shu) 家踴躍投稿,經過初評、複評、終評和麵試,入展名單現已公布。就作者普遍關(guan) 心、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的相關(guan) 問題,《中國書(shu) 法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書(shu) 協主席孫曉雲(yun) 和中國書(shu) 協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李昕,現將訪談內(nei) 容整理如下:
記者:中國書(shu) 協對本屆國展的組織模式做了較大調整改革,經過評審檢驗,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李昕:十三屆國展著力推進“做人的工作”和“推動書(shu) 法創作”深度貫通,這是繁榮發展書(shu) 法事業(ye) 的重要契機。緊扣“做人的工作”這一任務,按照“全國書(shu) 協一盤棋”的工作思路和“上下聯動、協同運行、賦能基層、服務書(shu) 家”的安排部署,把工作平台搭建給團體(ti) 會(hui) 員,把創作舞台提供給基層書(shu) 家。複評階段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作品入圍8350件,較上屆增加10%。各團體(ti) 會(hui) 員花功夫、下力氣宣傳(chuan) 動員、培訓交流、服務保障,提高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激發了更多會(hui) 員不斷精進、突破自我的信心和勇氣,老作者、骨幹作者積極踴躍投稿,參展熱情和創作動力有效提升。依托“結對子·共發展”等機製,各團體(ti) 會(hui) 員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均有書(shu) 家入展,新文藝群體(ti) 、高校書(shu) 法專(zhuan) 業(ye) 學生入展比例提高,書(shu) 法發展不平衡的局麵進一步改善。聚焦“推動書(shu) 法創作”中心環節,評審重視作品的基本功和技法錘煉,更著意於(yu) 意蘊和情性、積澱和內(nei) 涵。入圍作品中,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占比54%,比上屆提升近10%,這說明會(hui) 員在推動高質量書(shu) 法創作中優(you) 勢和實力明顯。尤為(wei) 可喜的是,港澳台與(yu) 海外華人書(shu) 家創作成績亮眼,共有11件作品入展,這進一步激勵我們(men)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書(shu) 法走向世界。評審堅持中華傳(chuan) 統審美風範,在尊重評委藝術主張、價(jia) 值標準、審美判斷中尋求最大共識,結果符合當前書(shu) 法創作發展實際,符合藝術發展階段特征,體(ti) 現了當代書(shu) 法的審美取向。
記者:本屆國展評審工作在總結既往經驗的基礎上,還推出了哪些措施?
李昕:在吸取曆屆國展評審有益經驗基礎上,聽取團體(ti) 會(hui) 員、資深評委、專(zhuan) 家學者等意見建議,結合實際作了調整優(you) 化。一是完善評審機構設置。評審機構包含審議委員會(hui) 、評審委員會(hui) 、審讀委員會(hui) 、監審委員會(hui) 和學術·媒體(ti) 觀察團。審議委員會(hui) 為(wei) 新增機構,負責把握評審工作導向、審定評審結果。各委員會(hui) 職責清晰、相互配合、互為(wei) 製約。二是規範遴選評委。在文聯機關(guan) 紀委監督下,在專(zhuan) 家庫中抽選組成各書(shu) 體(ti) 評審委員會(hui) 。評委中既有書(shu) 壇名家,亦有中青年骨幹,在本書(shu) 體(ti) 領域內(nei) 具有較高認可度。首次舉(ju) 行聘任儀(yi) 式,增強榮譽認同、提升權責認知、強化履職意識。三是嚴(yan) 格執行評審紀律。明確評委、監委等人員職責,簽訂廉潔保密承諾書(shu) ,嚴(yan) 格落實評審組織與(yu) 評委遴選分離要求,嚴(yan) 格執行相關(guan) 回避製度,嚴(yan) 肅評審紀律,確保評審工作公平、公正、規範、科學,不搞遷就照顧、不搞人情關(guan) 係,以製度立規、用作品說話、按水平考量。四是有序做好麵試工作。400餘(yu) 名作者參加麵試,在核驗作品是否存在代筆代刻行為(wei) 的同時,綜合考察作者的自然書(shu) 寫(xie) 功底和實際創作能力,突出評審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記者:本屆國展評審應用信息技術,這些措施對於(yu) 實現評審的客觀公正起到哪些作用?
李昕:信息化手段的應用,為(wei) 確保國展評審這一係統工程實現“公平、公正、高效、優(you) 質”提供了技術支撐。一是引入糊名機製。將參評作品題簽落款涉及姓名、地名信息等進行模糊處理,力避人情等因素幹擾,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二是預覽整體(ti) 作品。複評初始,通過評審係統預覽功能,實現對參評作品形成整體(ti) 認知,有利於(yu) 綜合把握和總體(ti) 判斷。三是采用高清視效。等比例呈現完整作品,並可高清放大作品局部,利於(yu) 把握整體(ti) 氣息,研判作品細節元素,提升評審效能。四是采用獨立表決(jue) 。複評即時表決(jue) 階段,改評委一票選上製為(wei) 全體(ti) 評委獨立表決(jue) 製,尊重每位評委意願表達。五是引入二維碼評審。以二維碼代替傳(chuan) 統評審號碼,避免拉票串票。
記者:推動書(shu) 法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評審導向很關(guan) 鍵。本屆國展是如何通過評審導向引領創作發展的?
孫曉雲(yun) :評審工作堅持“植根傳(chuan) 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理念。植根傳(chuan) 統,就是把中華民族的文化傳(chuan) 統和美學精神作為(wei) 創作的根基和資源。鼓勵創新,是鼓勵作者在沉潛傳(chuan) 統、融古匯今、堅守正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汲古生新。藝文兼備,旨在引導書(shu) 家更加重視文化積累,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nei) 涵、藝術價(jia) 值。多樣包容,強調風格選擇、審美取舍要兼收並蓄。多樣包容不等於(yu) 無差別選擇,千年一脈的雅正書(shu) 風和正大氣象,永遠是時代的主流審美,堂皇正大、剛健敦厚、自然清新的藝術風格從(cong) 來都會(hui) 備受推崇。從(cong) 入展作品綜合來看,植根傳(chuan) 統成為(wei) 主流,守正出新成為(wei) 共識,作者更加注重藝術本體(ti) 的表現,強化回歸自然書(shu) 寫(xie) ,風格麵貌豐(feng) 富多元,取法範圍拓展外延,筆墨功力普遍提高,過度形式製作明顯減少。當然,我們(men) 既要看到成績又要直麵問題。遴選出兼具傳(chuan) 統根基和創新內(nei) 涵的精品力作是評委的共同願望,國展展示的是階段性成果而不是長期發展的成就總和,體(ti) 現的是當前書(shu) 法創作的相對高度而不是絕對高度,要辯證看待國展、客觀對照現實、理性麵對問題。
記者:針對業(ye) 界普遍關(guan) 心的書(shu) 法創作同質化問題,在評審中是如何回應的?
孫曉雲(yun) :我們(men) 需要辯證地看待同質化現象。當今常說的同質化,特指某些為(wei) 入展而苦心經營的創作行為(wei) ,比如部分作者師法前賢淺嚐輒止,學習(xi) 今人追波逐流,輕內(nei) 容、重形式,輕自然書(shu) 寫(xie) 、重製作設計,這種風格程式化、技法套路化傾(qing) 向是不可取的。中國書(shu) 協近年來通過一係列舉(ju) 措,引導書(shu) 家守正出新、淬煉精品,取得一定成效。通過分書(shu) 體(ti) 、分字號、分書(shu) 風懸掛作品,以利評委對比分析,把握同類型作品比例,規避風格趨同作品入展數量,同質化紮堆現象明顯弱化。相信這些作者隻要認識到問題所在,堅守藝術理想,端正創作觀念,下苦功夫、坐冷板凳,久久為(wei) 功,這一問題就一定會(hui) 有所改觀。
記者:本屆國展繼續加強作品審讀,有關(guan) 審讀工作是如何展開的?
孫曉雲(yun) :一是堅持合理適度,把握好藝與(yu) 文的關(guan) 係,注重理性判斷,審慎尺度把握,既不因藝輕文,也不因文輕藝。二是堅持學術規範,把握好糾錯與(yu) 包容的關(guan) 係,核查問題從(cong) 嚴(yan) 、判定上下從(cong) 寬,問題嚴(yan) 重者淘汰,一般問題適度寬容對待。三是堅持切時所需,把握好作者當前文化現狀與(yu) 日後涵養(yang) 提高的關(guan) 係,既查錯糾誤,又不妨礙作者創作潛力的發揮和藝術理念的呈現。四是堅持雙向把關(guan) ,把握好評委與(yu) 審讀專(zhuan) 家綜合研判的關(guan) 係。雙方共同審讀並提出問題,明辨是非甄別正誤,最終由評委獨立判斷,決(jue) 定作品上下取舍。進一步調整完善審讀工作職能,使得審讀兼具文化性與(yu) 藝術性雙重視角,綜合分析存在問題,平衡考量藝文關(guan) 係,減少主觀性經驗性誤判的可能。審讀的目的不是淘汰,而是強化創作風氣引領,樹立精品意識。立得住、留得下、傳(chuan) 得開的好作品,一定是文質彬彬、藝文兼備,不能偏執一端,不能瘸腿。審讀中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文本與(yu) 文字兩(liang) 個(ge) 方麵,常識性錯誤仍然屢見不鮮,有的作品書(shu) 寫(xie) 水平很高,但不得不忍痛割愛,當然,現有入展作品也並非每件都是無懈可擊。實現藝文兼備,任重道遠。
記者:本屆國展三個(ge) 展區正在緊鑼密鼓布置籌備,社會(hui) 各界期待展覽的開幕,請兩(liang) 位談一下對書(shu) 法藝術發展的期望,寄語廣大書(shu) 家和書(shu) 法工作者。
孫曉雲(yun) :本屆國展十分值得期待。三個(ge) 展區先後推出國展與(yu) 特展,縱向呈現出中國書(shu) 法從(cong) 曆史中走來的基因序列,基因序列決(jue) 定了今天書(shu) 法發展的基本屬性和發展方向,隻有賡續中華文脈,曆史長卷才能不斷續寫(xie) 。分書(shu) 體(ti) 展覽橫向形成當代書(shu) 法創作展示的長卷,每一位入展作者將把國展作為(wei) 終身修習(xi) 書(shu) 法追求中的曆練和激勵,並在這幅時代長卷中留下濃重絢麗(li) 的筆墨。
李昕: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十周年之際,我們(men) 將努力以一屆圓滿精彩的全國展踐行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和業(ye) 界期待,推出一批賡續曆史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深厚、筆墨技法精湛的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文化精神和時代內(nei) 涵,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偉(wei) 大曆程,凝聚起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繁榮發展貢獻書(shu) 法人的時代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