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選
十三屆“國展”評委筆談| 林嶠:世上功成事非易,唯多煉獄始方成
時間:2024年05月11日 來源:中國書法報 作者:林嶠 瀏覽數:11976

 

       我擔任本屆展覽的隸書(shu) 組評委,倍感榮幸。經過緊張而有序的評審,共評出隸書(shu) 入展備選作品132件。作品形式、風格多樣,功底紮實,完全超出我的預期。整體(ti) 水平雖然較上屆展覽作品的基礎上有可觀的提升,但讓人眼前一亮、震撼人心的精品力作卻較少。落選作品大致有以下五點原因:一是杜撰、抄錯、落字等隨意之作;二是取法簡單、缺少內(nei) 涵之作;三是抄襲模仿、風格雷同之作;四是劣質印刷紙的濫用之作;五是未按征稿啟事紙張規定要求之作。

       一個(ge) 書(shu) 法作者能否成功,全在自己,態度決(jue) 定一個(ge) 人的高度。這裏,我想給同道老師、朋友們(men) 分享我的評審心得,僅(jin) 供參考:

 

圖片

張英俊(江西)王建《聽琴》

 

       一是倡導雅正書(shu) 風的前提是提升個(ge) 人學養(yang) ,並把追求外在技藝同內(nei) 在中華文化結合,藝文兼備、技道並進便是。書(shu) 法不是單純的藝術,更不是簡單的技法磨煉。書(shu) 法作品呈現出來的時代特征、文化精神,是同書(shu) 法個(ge) 人生活磨煉、品行修養(yang) 、文化素質等因素有關(guan) 。當下不擇手段地用電腦、投影等合成樣稿,描摹等“書(shu) 法創作”,是急功近利、背離初衷、脫離養(yang) 性的行為(wei) ,極大的降低了書(shu) 法審美品位。這屆“國展”對隸書(shu) 投稿作品而言,凡過度設計、拚接、染色、同質化等脫離自然及藝術本體(ti) 的所謂“創新”之作,皆給予嚴(yan) 厲遏製。

       二是在最後文字審讀環節,發現有部分表現不俗的作品,因存在不同程度問題而未能入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wei) 文字版本、繁簡混雜、字法結構、正字俗字、強製分段、年代錯位等,應引起我們(men) 高度的重視。

 

圖片

李依平(山東(dong) )孟浩然詩三首

 

       三是中國書(shu) 法經典魅力曆久彌新,是同書(shu) 法人不斷傳(chuan) 承創新分不開的。雅正書(shu) 風的源頭,毫無疑問是中國古代的經典書(shu) 法作品。書(shu) 法作品的提升,還有豐(feng) 富的寶藏等待我們(men) 去開掘,隻有對主體(ti) 深入的感悟和提煉,才有可能真正得到重要的筆墨意蘊,展現人文精神。這屆“國展”隸書(shu) 入展作品,體(ti) 現了傳(chuan) 統與(yu) 當代、經典意識與(yu) 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體(ti) 現了清雅高潔、氣格高古、形神俱佳的書(shu) 法藝術風範。

       四是書(shu) 法誘惑太多,功利性太強,真正追求書(shu) 法藝術的藝術家較少,隻有放下才是最好的路徑。放下就是對過去書(shu) 法的得失不再懷念,隻關(guan) 心對當下書(shu) 法自然的追求,真誠的享受書(shu) 法帶來的無盡樂(le) 趣。放下也是對當下做不到的書(shu) 法追求不再自責,對當下得不到的書(shu) 法追求不再留戀。放下是負責,是尊重,更是看破。

 

圖片

陳海峰(廣西)張懋修《論書(shu) 》

 

       五是好的書(shu) 法追求是既能講究,也能舍棄。沒有對中國古代優(you) 秀書(shu) 法文化藝術的深入學習(xi) 研究,就沒有根,是無本之源;講究的必然結果是更有內(nei) 涵,更有深度,更能包容,更具張力。沒有舍棄同自己內(nei) 心深處相抵觸的東(dong) 西,就不會(hui) 有超凡脫俗的東(dong) 西閃現,包容太多,可能會(hui) 雜亂(luan) 無章,沒有重點,隻有突出個(ge) 性追求,兼收並蓄,才能走得更遠。舍棄是智慧,講究是必然。

       六是功夫不負苦心與(yu) 執著,機會(hui) 總是預留給有備而來者,所以,藝者欲求成功,無須贅言,必須付出超常人數十倍的努力才行。“世上功成事非易,唯多煉獄始方成”,皆須煉獄般的磨礪,嘔心瀝血的付出,才有成功的光臨(lin) 。

來源:@中國書(shu) 法報

 


       林嶠,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理事兼職業(ye) 道德與(yu) 行風建設委員會(hui) 委員,四川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中國文化館協會(hui) 書(shu) 法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四川省文聯藝委會(hui) 書(shu) 法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四川省詩書(shu) 畫院藝委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hui) 副會(hui) 長,四川省文化館研究館員。擔任全國十三屆書(shu) 法篆刻國展複評、終評(含進京展)評委。曾獲第七屆中國書(shu) 法蘭(lan) 亭獎銅獎,全國第五屆書(shu) 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獎,全國第四屆中青展全國獎。個(ge) 人專(zhuan) 著《林嶠漢磚佛造像》獲中國編輯學會(hui) 第29屆“金牛杯”優(you) 秀美術圖書(shu) 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