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shu) 寫(xie)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藝篇章
李 屹
中國文聯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聚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ge) 重大問題,進行學理性體(ti) 係化深度闡述,發出了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最強音。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描繪了中華文明的源流走向,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圖景,昭示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光明未來,為(wei) 我們(men) 推動文藝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的行動指南。
深刻把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意義(y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充分彰顯了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的時代追求。泱泱赫赫的中華文明,在5000多年的曆史長河流淌,凝聚著各族人民砥礪奮鬥的智慧結晶,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並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wei) 大文明。從(cong) 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從(cong) 《格薩爾王傳(chuan) 》《瑪納斯》到《江格爾》史詩,從(cong) 《高山流水》《廣陵散》《十麵埋伏》《霓裳羽衣舞》到《清明上河圖》《千裏江山圖》,燦若星辰的文藝經典輝映著曆史長階段遙遙領先的古代文明。然而,鴉片戰爭(zheng) 以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深淵讓中華文明蒙上了厚厚的塵土,無數仁人誌士為(wei) 複奪榮光艱苦探索卻以失敗告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以來,挺膺擔當民族複興(xing) 的使命,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把建設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wei) 自己的奮鬥目標,以百年不懈奮鬥接續推動中華文明綻放蓬勃的生命力。從(cong) 燦爛的古代文明、蒙塵的近代文明,再到走向複興(xing) 的現代文明,中華文明發展曆程表明,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文明更新的結果,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中華文明重煥榮光之日就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之時。隻有汲取光耀千秋的智慧,灌注時代精華的偉(wei) 力,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實現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才能塑造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點亮民族複興(xing) 的文明輝光,讓飽經滄桑的文明如鳳凰涅槃更加燦爛輝煌。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深刻體(ti) 現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自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文明是物質生產(chan) 成果和精神生產(chan) 成果的總和。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既要有強大的物質力量保障,又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持續的文化創新,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富足,中國式現代化就難以獲得持久的前行動力。文藝是文化的生動表達,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審美方式。新時代以來,我國文藝聚焦民族複興(xing) 主題,堅守人民至上立場,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賡續傳(chuan) 統、守正創新,創作了電視劇《覺醒年代》《人世間》、電影《長津湖》《我和我的祖國》、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隻此青綠》等一大批精品力作,湧現了一大批文藝名家新秀,呈現出繁花競放的喜人景象,為(wei) 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堅實支撐。曆史告訴人們(men) ,一個(ge) 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ge) 國家的強盛,首先是文化上的強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將是現代文明的中國方案和中華文明的時代重塑。隻有堅守馬克思主義(yi)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根脈,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才能進一步築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煥發出引領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生動昭示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可靠路徑。當今世界變亂(luan) 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文明推進到一個(ge) 新的十字路口,如何超越西方資本主義(yi) 的文明發展模式、破除“現代文明=西方文明”的迷思、探索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成為(wei) 關(guan) 乎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問題。文明是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的生命基因。每一種文明都紮根於(yu) 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集體(ti) 記憶,都是人類的文化瑰寶,蘊含著人類文明進步所依賴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文藝是世界語言,是展示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文化稟賦的最靚麗(li) 名片。新時代以來,電影《流浪地球》《第二十條》、電視劇《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一批優(you) 秀作品,聚焦生態環保、公平正義(yi) 、擺脫貧困等全人類共同話題,在傳(chuan) 遞人類共同情感基礎上展現了中國貢獻給世界的文明成果,打開了何以中國的文藝視角,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奮鬥哲學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不懈追求。人類文明好似百花齊放的園地,又如百舸爭(zheng) 流的江河。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本質上就是在堅持文明多樣共生基礎上,尋求一條超越文明隔閡、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優(you) 越的文明發展之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體(ti) 現了人類文明奔流向前的曆史邏輯,也體(ti) 現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邏輯。隻有堅持走自己的路,並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兼收並蓄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才能為(wei) 人類文明提供可資選擇的嶄新圖景,推動人類曆史的滾滾車輪沿著文明進步的軌道穩步向前。
充分發揮文藝文聯在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的獨特價(jia) 值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精神動力。文藝是鑄魂的工程,文藝作品常常被稱作精神食糧。優(you) 秀文藝作品如同精心烹製的佳肴,既美味又營養(yang) ,自然受到人們(men) 的歡迎。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時代的雕刻者,也是文明的締造者。人民拚搏奮鬥多麽(me) 有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會(hui) 多麽(me) 紮實。為(wei) 人民提供啟智潤心的精神滋養(yang) ,激勵中國人民依靠奮鬥創造光明未來,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麵對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需求和文化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既要解決(jue) 好文藝作品“有沒有”“多不多”的問題,更要解決(jue) 好“優(you) 不優(you) ”“精不精”的問題。對於(yu) 文藝創作和文聯工作而言,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根本立場,遵循和把握文藝工作規律,建立健全文藝創作扶持引導機製,不斷提高創作的組織化程度和專(zhuan) 業(ye) 化水平,才能為(wei)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強勁動力。這就要求文聯組織以評獎辦節為(wei) 牽引,通過製定規劃引導、撥付資金孵化、展示平台激勵、調研采風涵養(yang) 、教育培訓培育等多種方式,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在思想開掘上勇立時代潮頭,在題材選擇上回應人民期盼,在表達形式上大膽創新創造,在審美追求上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在藝術評價(jia) 上堅持社會(hui) 效益第一,聚精會(hui) 神搞創作,一心一意出精品,以更多思想精深、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精品佳作,不斷書(shu) 寫(xie)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藝篇章。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文藝力量。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推進的成果,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文藝是“特殊的精神生產(chan) ”,是審美的意識形態,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夠產(chan) 生不可估量的正向作用。緊緊圍繞新時代黨(dang) 的中心任務,自覺融入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是文藝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新時代以來,全國文藝界和文聯係統圍繞黨(dang) 和國家重大活動,圍繞決(jue) 戰脫貧攻堅、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等重大主題,圍繞區域協調發展、主體(ti) 功能區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援疆援藏等重大戰略,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文藝實踐活動,發揮了文藝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hui) 全麵發展。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要求文聯組織胸懷“國之大者”、肩負“責之重者”,聚焦大事、順應大勢、服務大局,匯聚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智慧、才情和力量,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堅持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組織保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項震古爍今的偉(wei) 大事業(ye) ,迫切呼喚足以閃耀文明星空的文藝高峰和文藝大師。堅持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是確保文藝出精品出人才、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文聯組織作為(wei) 黨(dang) 和政府聯係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承擔著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等基本職能,在推出文藝精品和培養(yang) 造就文藝人才方麵作用至關(guan) 重要。當文藝工作者麵臨(lin) 思想困惑、創作瓶頸、工作困難、生活挫折時,文聯組織應春風化雨、恰似暖陽,引導、鼓勵、支持他們(men) 克服艱難險阻,勇攀藝術高峰。新時代以來,全國文聯係統堅持發揮組織優(you) 勢和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深度貫通“做人的工作”和“推動文藝創作”,把加強文藝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領和尊重藝術家創作個(ge) 性統一起來,引導其以精品力作和身體(ti) 力行擔負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職責。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要求文聯組織繼續加強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的研究闡釋,持續強化職業(ye) 道德和行風建設,團結引領廣大文藝工作者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繁榮創作、服務人民,用心用力用情描繪更加幸福美好的文明圖景。
高質量書(shu) 寫(xie)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藝篇章
堅定文化自信,在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中校準文藝實踐的坐標。中華文明曆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根本在於(yu) 中華文明具有生命力極其旺盛的文化主體(ti) 性,集中表現為(wei) 中華文明的五個(ge) 突出特性。這是我們(men) 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也為(wei) 做好新時代文藝文聯工作提供了清晰坐標。就文藝而言,突出的連續性要求不能割斷曆史、虛無曆史、歪曲曆史,把握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突出的創新性要求勇於(yu) 創新創造,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突出的統一性要求建設多元一體(ti) 文化格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突出的包容性要求加強交流互鑒,吸收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you) 秀成果;突出的和平性要求用文藝架起溝通心靈的橋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國文聯將聚焦主責主業(ye) ,鞏固壯大“兩(liang) 個(ge) 優(you) 勢”,把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wei) 首要政治任務,繼續組織開展大規模、廣覆蓋、思想性、專(zhuan) 業(ye) 性文藝界培訓,團結引導文藝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對照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定位文藝實踐的坐標方向,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品格中,築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思想內(nei) 核和精神根基。
秉承開放包容,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塑造中華文化新形象。開放包容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活力來源。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胸懷天下的氣度和開放包容的秉性,在與(yu) 各民族交流交往過程中不斷推動中華文明向前發展。曆史告訴我們(men) ,文明的底色因堅守而愈發厚重,文明的光澤因交流而愈發耀眼。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chan) 生的文明,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形成的文明。文藝是凝結心靈、溝通世界的有效方式,文藝的民族特性體(ti) 現了一個(ge) 民族的文化辨識度。我們(men) 既要用文藝的多姿表現中華文明精神文化標識,讓各國人民從(cong) 世界藝術舞台中感受中華文明氣象,又要用文藝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讓全世界通過審美的視角看到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國文聯將圍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國家對外宣傳(chuan) 戰略任務,精準開展民間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拓寬國際視野,開放文明胸襟,包容文化差異,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基礎上,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追求,讓我們(men) 正在經曆的新時代故事用審美的方式廣泛傳(chuan) 播,讓世界人民在欣賞中國文化藝術的過程中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搭建心靈橋梁。
堅持守正創新,在踐行“兩(liang) 個(ge) 結合”中開拓廣闊的文藝空間。“兩(liang) 個(ge) 結合”尤其是“第二個(ge) 結合”,是在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得出的真理性認識,讓我們(men) 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鞏固了文化主體(ti) 性,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推動創作蘊含中華文明獨特氣韻的文藝精品。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過程,本質上是推進“兩(liang) 個(ge) 結合”特別是“第二個(ge) 結合”的過程,也是守正創新的過程。就文藝而言,守正,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chuan) 統、高揚人民性的黨(dang) 領導的文藝發展道路;創新,就是堅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文聯將大力實施《中國文聯學習(xi) 研究宣傳(chuan) 闡釋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五年工作規劃(2022—2026)》,持續進行體(ti) 係化研究和學理化闡釋,推動“兩(liang) 個(ge) 結合”根本要求入腦入心,科學製定實施年度重點創作目錄製度,健全文藝創作組織協作機製,紮實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持續深化文藝評獎評論,引導文藝工作者正確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手段,深入開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的寶貴價(jia) 值,推動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nei) 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不斷豐(feng) 富中國式現代化的文藝圖譜,奏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動人樂(le) 章。